余樂文:港台劇集應重新定位

2017-07-23
余樂文
文化工作者
 
AAA

pro1.jpeg 
(政府圖片)

台灣電視劇沉寂了一段時間,今年終於復甦,上半年有兩套劇集在島內成為話題,收視報捷。首先是郭書瑤主演的《通靈少女》,這套以台灣傳統廟宇文化做主題的劇集,題材在地,讓台灣觀眾看得投入。另一套就是台視劇集《花甲男孩轉大人》,由首度參演電視劇的男歌手盧廣仲擔綱演出,他與劇中家人的細膩演繹令不少觀眾動容。這兩套電視劇都被看好問鼎台灣金鐘獎。 

本土劇及台語劇在台灣從來不缺,但這兩套劇的成功,在於劇情不如當地八點檔劇集般荒腔走板,亦不如偶像劇般柴娃娃。它們貴精不貴多,在幾集之中認真看待傳統習俗與文化,收視因而每集上揚,爭取到不少疏於看電視的觀眾支持。 

能夠認真製作劇集,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資源與視野。播放《通靈少女》的台灣公視,每年獲得台灣政府資助之餘,也同時尋求企業及個人的贊助與捐助。這次就選擇與首度拍攝華語劇的HBO Asia合作,讓華洋團隊迸發火花。至於《花甲男孩轉大人》所屬的「植劇場」系列,找來多位知名導演參與,一早訂定以製作優質電視劇為目標。劇集雖然在私營的台視播放,但整個系列亦得到台灣文化部補助,分擔了部分成本。  

製播分離的模式,在香港的私營電視台還未普及,要政府資助製作公司拍好劇再在私營電視台播放,未必是最佳的方法,但若果放在港台播放又是否可以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近年透過不同模式,資助本地電影及新導演,這種模式能否放在電視劇之上,並在港台劃出指定時段播放?政府又能否改變港台電視部的角色,讓港台有更大彈性與商界及海外機構合作,運用更多的資源製作高質素劇集?  

按照港台的欣賞指數,港台節目坊間口碑不俗,但認知度偏低。若果有更知名的演員及製作團隊參與高質素節目,或許能為港台頻道帶來更高收視,得到更多的認同。想香港的電視圈有更大競爭力,政府可以做的還有很多,且看新局長是否有魄力幫業界一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梁曉聲是講故事高手,《人世間》每一集的故事都很精彩,像「文革」期間秉昆得到內幕消息,和「光字片」一班兄弟騎單車去肉店排隊,最後略施小計終於買到豬肉,那種歡樂難以形容,但觀眾卻未必笑得出來。

    郭一鳴  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