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霾澈:張曉明引喻失義還是另有所指?

2017-09-27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hiuming1.jpg
張曉明已就任港澳辦主任。(文匯報)

前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離開香港之前,以三句話向港人道別,第一句是蘇東坡《定風波》中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第二句是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最後一句是王菲《傳奇》中的「我一直在你身邊,從未走遠。」其中第二和第三句容易理解,應當分別是表達了不捨之情,以及表明將來會繼續處理涉港事務。值得玩味的是第一句,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中國人說話向來喜歡引用詩詞,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夠做到在說話的時候點到即止,雖然說了但又不會說得很直白確切,這樣說話的人不容易出錯以及被人捉住把柄;但對聽的人來說則有可能產生雲霧飄渺之感,因為詩詞的遣詞造句講究幽微玄妙,往往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間,所以不同的人可能會咀嚼出不同的味道來。再加上詩詞作者的經歷、創作時的背景、甚至是引用哪一句不引用哪一句,其中都大有文章可作。 

《定風波》的全文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此詞為蘇東坡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張曉明引用的最後一句是點睛之筆,作者借自然界的雨晴這一尋常現象,來隱喻對於人生中的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乍一看,張曉明的意思應該是為自己這幾年在香港的工作做一個總結。在他任內,香港的局勢達到空前未有的動盪,香港對他的批評也是此起彼伏,但他借蘇東坡的話,似乎是想表示自己對此處之泰然,面對人生風雨不畏坎坷的情懷。他由中聯辦主任轉任港澳辦主任,雖然是平調,但後者的重要性略高半籌,而且他在十九大上很大可能由中央候補委員升任中央委員,說明他的工作是被認可的,因此他心安理得。 

詩詞含暗喻意味 或有不同解讀 

但如果從《定風波》的創作背景來看,則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這首詞是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後所作,他的政敵借詩案幾乎置他於死地,這也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詩案令蘇東坡從此對朝廷心灰意冷,儘管數年後東山再起,但他已無意於仕途。張曉明的經歷雖然大為不同,但是如果有人曲解附會、無限上綱,指責他引用蘇的詞句有所影射,恐怕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詩案正是由蘇東坡詩詞引起的文字獄。 

再看《定風波》的具體內容,穿林打葉聲、蕭瑟和風雨等詞,皆暗喻政敵對蘇東坡的污衊,而他自己是一片清白、問心無愧的,所以才能夠「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出如此豁達超脫的胸襟。張曉明引用《定風波》,是否想指香港對他的批評也是無中生有,而他自己並無過錯?平心而論,香港最近幾年如此動盪,朝野都有責任,雖然張曉明的表現獲中央肯定,但要說他一點過錯也沒有恐怕並非客觀公平的評價。 

雖然張曉明已經離開香港,但他依然是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因此有必要對他的話進行充分的了解。張曉明引用「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真實想法,也許就是想表達自己對批評的從容心態,但正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別人可能會有無限聯想。當然,如果有人說張曉明引用的詞句有這樣或那樣的意思,他大可以充分利用上述引用詩詞的好處來回應別人:「這是你說的,我沒有說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