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於:Netflix的成功之道

2017-09-27
 
AAA

NETFLIX1.jpg

毫無疑問,Netflix是現時全球最受歡迎的付費串流影片平台。去年Netflix全球超過一億訂戶,營收達到80億美元。兩個月前,Netflix收購漫畫出版商Millarworld,當中包括不少美國超級英雄的版權,各界對Netflix的發展潛力,加倍樂觀。 

回到Netflix發跡的起點,它本來只是一間影碟出租公司,即使它後來涉足付費串流影片服務,當時也不是新鮮事物。甚至乎,Netflix的串流影片服務本來是按小時收費的(4.99美元收看兩小時),直到iTune推出影片出租服務,Netflix才迫不得已取消時數限制。換言之,作為付費串流影片平台,Netflix並不是先行者。那麼,為甚麼最後贏到開巷的是Netflix而不是iTune或Google Play? 

Netflix旨在令供片平台取代影片

有分析認為,Netflix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扭轉了觀眾、影片、網絡平台三者的關係。以往所謂串流影片平台,就只是供應影片。觀眾忽然想看某部電影或電視劇,就會到不同網絡平台搜索。對觀眾來說,iTune、Google Play、Amazon甚至YouTube都沒有分別。對觀眾來說,供片平台並沒有角色可言,也不會對某個供片平台特別忠誠。因此,Netflix的策略,就是要令供片平台取代影片,成為眾觀的焦點:觀眾不是為了找影片而上Netflix,而是上Netflix看看有甚麼影片。 

要做到這點,Netflix就要時刻令觀眾注意它有甚麼,而不是它比其他平台少了甚麼。在這方面,Netflix的自家製作就起了關鍵作用。觀眾會為了《House of Cards》、《The Crown》、《Chef’s Table》等Netflix自家製作的影片而慣性登入Netflix,即使沒有特別想看的Netflix作品,他們都會留在Netflix介面搜尋電影。以電影的影片量來說,Netflix的確比不上iTune及Google Play。偏偏Netflix又會每星期加入新影片(雖然不少是舊戲),有時更會給用戶發新片通知,以維持用戶登入Netflix的慣性。 

另外,經濟學有所謂「網絡界外效益」(network externalities)。即是一部影片帶給觀眾的滿足感,除了該影片本身好看與否之外,也有很大部分在於它是否朋友之間的話題。針對這點,Netflix是一個很懂得製造話題的供片平台。我們久不久就會聽見關於Netflix的消息或新聞:Netflix下季將要斥巨額製作幾多套劇集、哪部劇集於明年第幾集會於Netflix上架、哪個電視台會跟Netflix合作等等,務求不斷獲得注視,到有重要的新影片上架,馬上成為朋友之間的話題,令人覺得非看不可,例如筆者的Facebook最近就被即將上架的新一季《Black Mirror》瘋狂洗板。幾個月前,Netflix自家製作的電影《okja》角逐康城金棕櫚奬,引起爭論到底沒有於電影院上畫的影片是否有資格入圍角逐奬項,又令Netflix成為了討論話題。 

香港電台可參考 建立網上發布介面

Netflix的成功,除了是Netflix本身的成功之外,也給互聯網時代影片的生產與發放帶來重大啟示。自從踏入互聯網時代,業界講到影像的製作與發放,總是一片愁雲慘霧,彷彿兩者都難以有利可圖。Netflix則告訴大家,只要做好品牌,供片平台也可以殺出重圍,而只要取得恰當平衡,供片平台也可以兼營製作。 

放到香港,筆者覺得香港電台其實是最有潛質以Netflix模式運作的製作單位:(一)無論在香港還是海外華人社群,香港電台都是馳名優質品牌;(二)香港電台經營幾十年,不愁片庫,不少更是膾炙人口的出色作品(反正Netflix大部分電影都是舊戲);(三)最重要是,隨著數碼電視普及,傳統意義的電視頻道及節目時間表已經沒有意義,而香港電台為了滿足香港電台31及32兩個頻道的air time,很多時候為製作而製作,完全是無聊、浪費資源、無意義。與其為了塞滿air time而浪費人力時間,不如以Netflix為藍本,建立一個理想的網上發布介面,然後集中資源重點製作出色節目。 

資料來源: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