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全:撕開歷史人物的面具

2017-11-09
 
AAA

常言道,讀歷史可以知古鑑今;小時候對歷史故事興趣不多,到現在每每觀看歷史故事時也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當然,歷史對古代人物的描述往往只是片面之詞,甚至偏離事實,但這亦是燃點我們求知慾的一個小火頭,促使我們親自發掘更多,逐步撕開歷史人物的面具,更全面地認識這個人的功過、得失和善惡等不同的一面。最近,中英劇團和香港話劇團分別上演了《孔子‧回首63》和《武松日記》,帶給觀眾不同角度的孔子和武松。 

DRAMA4.jpg
(《孔子‧回首63》劇照/中英劇團) 

回首孔子的功與過 

葉君博所編的《孔子‧回首63》講述春秋時代73歲的孔子仍位居魯國要職。一天昔日門生來訪,走進了時光深處,憶起10年前遭遇「陳蔡之厄」的往事,當時他帶領一眾弟子赴任楚國,遇上人生最大的危機,在死裏求生與貫徹信念之間進退維谷‥‥‥ 

孔子雖被世人封聖,但他一生所做的事情,與他所教授的君子仁義道德,是否一致呢? 劇中提到孔子所編修的《詩經》以《關雎》為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分明與男女之情有關,卻被說成是形容君臣的詩句;以及孔子因妒忌而以鼓吹淫邪學說和亂政等名義誅殺少正卯。這些事孰真孰假難以確定,但就帶給觀眾孔子年少氣盛、不堪回首的一面。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懂得累積過往經驗改進自己,劇中的孔子勇於向門生承認錯誤,正正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意義。 

73歲和63歲的孔子分別由2位戲劇大師麥秋和張可堅飾演,還有飾演門生的李俊傑、黃穎雪、邢灝和黃天恩等,是不錯的組合。很喜歡賴妙芝的佈景設計,看似簡單但又靈活多變,能帶出孔子與門生被困山中的感覺,亦靠旋轉舞台製造了多條山中小徑豐富了台位。 

(觀看場次:2017年10月21日晚,演出劇照:http://www.chungying.com/gallery/details/drama/331

dramaa.jpg
(《武松日記》劇照/香港話劇團) 

顛覆武松的英明神武 

潘惠森筆下的《武松日記》,把在景陽岡打虎成名的武松搖身變為一個廿歲廢青,想做清潔工也無人請;劇中的老虎更只是失足墮崖而亡,讓武松誤打誤撞成為打虎英雄,才獲得一官半職。頗堪玩味的背景設定,正正是潘sir的標誌式神怪風格。 

故事主線落在武松成名和殺西門慶然後上梁山的落泊心境,一班有志之士被困於山上無所事事,身為首領的宋江一心等待朝廷招安,粗豪魯莽的李逵則希望入京直搗黃龍擁護宋江做皇。《武松日記》中,與貓的反覆對話,讓武松明白到江湖一切名望功業也只是虛名;他又發現李逵只是以入京行刺為名,實現自己的畫家夢,武松更倍感唏噓。 

潘sir近年的劇本似是更「貼地」了,少了一點艱深難明的情節,但間或「牛頭唔搭馬嘴」式的幽默對白與荒謬情節仍然保留,這樣較圓熟的作品便更易「入口」了。 

(觀看場次:2017年10月24日, 演出資料:http://www.hkrep.com/event/17-6/)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