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全:很壞之中等最好 也許……
劇本,即一劇之本,很大程度主宰了一齣劇的好壞;有時演員再好,但苦無發揮之地也是徒然。一整年觀的劇多,總會有三數齣看不到一會兒便想「割凳」走人;繼續看下去,有浪費時間的感覺,但不看下去,就立時抹煞了製作團隊努力的成果,又浪費了戲飛。
(《小井胡同》劇照/香港戲劇協會)
最近一齣讓我有半點「中伏」感覺的,便是理大劇團和香港戲劇協會聯合製作的《小井胡同》;這是理大劇團的創團作,由劇團榮譽顧問鍾景輝(King sir)與李銘森聯手執導,更有萬梓良、陳淑儀、李楓和區嘉雯等一眾老戲骨擔綱演出。
可惜,《小井》的故事本身就有點像《歡樂今宵》的「多咀街」:主要是描述在北京的一個小井胡同裡,在五十至七十年代間經歷了動盪的30年,包括國共兩黨鬥爭、大躍進,以及街坊鄉里高唱紅歌等。
全劇角色眾多,多得有點不知自己看了甚麼的感覺;演員要做戲的機會不多,每每出場唸幾句台詞便換下個角色出場了;一心來看萬梓做戲的觀眾固然要失望了,更不期望部分初踏台板的年輕演員會有驚艷的表現。
King sir在場刊提到此戲被譽為中國現代最佳劇作之一,實在令我有點大惑不解;後來發現這個劇已是30年前(1985年)公演的作品,更輾轉聽到劇壇前輩說此劇於近年才被解禁,才明白一點。此劇主線寫小井胡同裡的街坊情,看在21世紀的觀眾眼中,確實有點距離感,而全劇對歷史背景刻畫不深,又不可作歷史劇看,終竟有點兩頭不到岸的感覺。
劇圈不大,有時即使看了「爛」作品,劇場中人也鮮會公開批評,深怕得罪將來可能成為「米飯班主」的劇壇前輩,要埋班做戲便難上加難,但有苦無路訴,確是難耐。前陣子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臉書專頁——劇場割凳中伏實錄,仿傚台灣的黑特劇場Hate Theatre,讓人匿名投稿,盡情吐槽、發洩,評論一下自己認為不好看的藝術作品。雖然有些投稿難免過份情緒化,但多看別人的評論也可以是學習的過程。
(觀看場次:2017年12月2日;演出資料:http://www.hongkongdrama.com/?p=41。)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