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公屋戶不能自由搬遷 僵化制度浪費資源?
北角模範邨已有超過60年歷史。(房委會)
房屋及土地問題已經困擾香港人多年,新聞每天報導租金樓價如何破頂。上任及現任行政長官皆多次強調房屋問題是施政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政府不斷尋求長中短期解決辦法,例如建議房委會將「白居二」計劃恆常化及加快尋找可建屋土地,一方面民間也在自己尋找解決辦法,不少社企協助草根階層解決住屋需要,例如是「要有光」。「共居」的概念也應運而生,不同界別的大家都在努力地找出路。
問題每天都在我們身邊
踱步香港,很容易看到關於居住的問題。一方面,南北每天上演動物大遷徙,馬路港鐵水洩不通;一方面,每天看到市區的公共屋邨人口開始老化,退休的老人家卻住在人煙最稠密的地區。數據顯示,每天有大約70萬人需要由新界到九龍或港島上班,通勤時間每天兩小時以上的人不計其數。不少人為了省下每天往返市區及新界的時間和車費,有家歸不得,逼不得已在舊城區租住劏房。新界家中的床位,變成了浪費的空間。而整個社會而言,則平白需要多一個單位。
放寬制度 釋放社會效率
現今的公共房屋制度,租戶不能自由搬遷或交換,也不能將自己的單位出租。當然,公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基層人士的基本住屋需要。有人會說假如准許自由搬遷、交換和出租,會違反建公屋的原意。但是,我認為中間還是有可以落墨的地方。
華富邨和模範邨是歷史悠久的公共屋邨,不少老街坊都已年屆退休之齡,不再需要每天上班打拼。可是,這兩條邨正正坐落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島上,是不少上班族夢寐以求的居住地。當然,我不是要強制將一班老街坊打散及遷移到新界。但是,假如政府能積極思考各種提高房屋效率的政策,例如暫時開放互換公屋、評估地價後讓低價一方補貼高價一方,相信有不少老人家會寧願搬到較寧靜的新界區,釋放出本來被浪費租值。
見招拆招 先解燃眉之急
讓公屋可以某程度上享有自由市場的益處,當然不是萬全之策,很多後續的問題會出現。例如是,隨機抽籤產生不公平問題、交換時的行政成本等等。最佳的做法,當然是先作充分諮詢和評估,才決定是否利多於弊。但是,本文要提出的重點是,我們其實有更多解釋問題的辦法。除了開源(增加供應),我們還可以節流(提高房屋效率)。釋放公屋租值只是其中一個方法,建公共青年旅社共享房屋也可以是另一個方法。而且,這些方法更可以混合或多軌同時使用。「辦法總比困難多」,政府和港人現今要做的,應該是各出奇謀,合力盡早解決基層市民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