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部分建制派因何反對簡約公屋?
雖然這樣文章,可能會得罪人,甚至是政治不正確,但是自從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全新的「簡約公屋」之後,近日坊間卻出現不少反對之聲。若說這類反對和批評的聲音,只是來自民主黨和其他傳統反對派的話,尚可同情地理解,因為反政府是他們爭取支持的法門,但縱觀現在跳出來反對的意見,不少卻是來自標籤為所謂建制派的立法會議員,整件事便變得有點耐人尋味。
有人或者會說,我們不應該訴諸動機,而是應該審視那些反對興建簡約公屋的理由,本身是否有理。以政府披露首批17,000個「簡約公屋」單位為例,5年營運總開支約為25億元,推算每個單位所涉每月管理開支達約2,450元,按每方呎計算則每月管理費達13元。至於首批簡約公屋中,供應逾萬伙的啟德世運道項目造價最高、達95億元,有人因而質疑造價高,實在無可厚非。
然而,若是單純質疑簡約公屋造價高,大家有聽到反對者,提出過甚麼壓縮興建或營運成本的建議乎?似乎沒有。有人若認為,簡約公屋造價的問題,關鍵在於使用期限只有五年,不符合成本效益,但問題若是在於使用期限,你見他們有建議港府增加使用期限,或建議港府改變土地的永久性用途,將撥作興建簡約公屋的土地,索性變為興建公共屋邨的用途乎?
有人以之前興建的過渡性房屋,至今入住率仍然未滿,作為反對興建簡約公屋的理由,其實亦是同樣道理。先不說現時港府提出的三個簡約公屋選址,本身都臨近市區,跟對方提出的元朗過渡性房屋沒可比性,若對方以多少建築物將來還有用,或者某個過渡性房屋的入住率不足,作為支持或反對興建簡約公屋的理由,這理由理應適用於所有簡約公屋,乃至於過渡性房屋之上。
有趣的是,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支持牛頭角彩興路和柴灣常安街/常平街的計劃,啟德便拿建築物保留率說事,5幅新界地皮則用過渡性房屋入住率作為反對理由,而且他既然認為過渡性房屋入住率低,跟其選址距離市區較遠,以及入住存在期限有關,但對方卻沒建議政府索性收地,或者要求政府改變這類興建臨時性公屋的土地用途,其質疑顯然缺乏邏輯一致性,亦讓人不禁懷疑,所謂造價成本、居住期限、成本效益的問題,根本不是反對某些選址用作興建簡約公屋的理由。
相比之下,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和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以啟德用地有簡約公屋落戶,削弱東九龍發展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的概念,特別是楊永杰事後被發現,他在當地擁有物業之後,其理由反而來得更加直接和可信。畢竟,改變啟德部分用地的臨時用途,將有可能影響當地的地價和樓價,亦可能會打亂部分發展商原定在當地的發展計劃,可見直接觸動到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才是近日湧現大量反對興建簡約公屋聲音的真正原因。
可是這樣有趣的現象,似乎又衍生一個更加值得深思的問題,那便是:香港在完善選制之後,所謂的「愛國者治港」原則,照道理已經落實,但縱觀其實際效果,卻似乎只是傳統的反對派難以進入建制,所謂建制派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自稱一樣愛國愛港,這問題卻是值得商榷,特別是不論中央還是港府,都明白土地和房屋供應是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最顯著特徵之時,所謂的建制派現在卻和傳統反對派連成一線,成為反對興建簡約公屋的攔路虎,這算是哪門子的愛國者治港?
更重要的是,簡約公屋其實跟過渡性房屋一樣,某程度上已是暫時解決劏房戶的住屋問題之餘,既不直接收地,又不永久改變土地用途的折衷辦法,可是部分建制派仍要編造出各式各樣的反對理由,罔顧草根階層的權益。若香港在完善選制之後,所謂建制派便因為不便描述的理由,毫不掩飾地為本地既得利益服務,甚至赤裸裸地淪為財閥鷹犬,香港即使成功不讓境外勢力培育的馬前卒混入建制,亦會因為所謂建制派的種種表現,造成階級矛盾被激化,最終影響政治的社會穩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