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簡寧:香港 - 沉溺於政治計時炸彈的城市

2018-01-23
褚簡寧
資深傳媒人
 
AAA

WAH.jpg

如果你能令時光倒流,你的想法會否不一樣?我想大多人都會說不一樣。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最近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如果能夠回頭,特區政府應改變興建造價840億元的高鐵到廣州的決定,而允許內地官員在高鐵西九龍總站執法,已變成一個政治的計時炸彈。

不過,這不是唯一的計時炸彈,香港的政治,尤其是經過佔中後,已變得毒性十足。人們似乎想要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加上燃燒的引信。鄭若驊成為新任律政司司長當天,就第一次嚐到這種滋味。她吃早餐時看到報紙頭版曝光了她的獨立屋僭建物時,想必都會噎到了!

但這還不是唯一令她出醜的事,幾天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承認特別准許鄭若驊處理六宗私人仲裁個案,儘管她已經成為政府高官,這位倒楣的新任律政司司長結果還是捲入了另一場爭拗。

朱經緯判囚 警隊士氣挫

數周前,另一宗「爆炸」已震撼香港──法庭裁定退休警司朱經緯一項「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成,因佔中期間他在旺角執勤時,以警棍打中途人,這次判決令警隊士氣跌至新低。本周一名63歲婦人又因辱駡判決朱經緯的印裔法官,涉嫌藐視法庭而被捕。

幾天前,林鄭月娥與英國自由民主黨前黨魁阿什當(Paddy Ashdown)爆發口水戰。阿什當領導的人權組織「香港監察」發表報告,對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表示「擔憂」,林鄭則批評事件屬於外國機構干預中國內政和香港事務。不過,這枚未爆彈仍然可能引起大爆炸,因為報告提到所謂「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三人因2014年衝擊政總東翼前地被上訴庭判處監禁。

衝擊政總案 怎判費思

就在林鄭月娥與阿什當爆發口水戰當天早上,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衝擊政總東翼前地的案件在終審法院開審,五名終審法官將決定三人應該回到監獄服刑抑或被釋放。法官延長了三人的保釋,判決押後。不過,無論法官最終如何裁決,他們的裁決必然會引發政治風暴。

如果終審法院推翻上訴庭的裁決,釋放「雙學三子」,將進一步瓦解警隊士氣,激怒北京,同時令保守的香港人堅信,我們的法官對於違法的年輕人是過於寬鬆和寬容。這樣的裁決也會令年輕人更加相信,即使是以公民抗命的名義違法也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如果終審法院維持上訴庭監禁的判決,三人連同反對派陣營將指摘特區政府和北京「政治迫害」。這將令阿什當聲稱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已受侵蝕的說法更加言之鑿鑿。「雙學三子」說過,如果他們被送回監獄,將不會得到正義。

如果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能夠回頭,他們還會不會衝擊政總東翼前地?我不知道,但從他們佔中以來的言行看,已明確表示,他們認為這樣的行動以公民抗命的名義來要求更大的民主,是合理的。也許他們覺得在監獄裏呆上幾個月是值得的,會被西方世界標籤為「良心犯」。

鄭若能回頭 會否接火棒?

如果鄭若驊能夠回頭,她還會不會接受律政司司長的工作?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我認為她會婉拒行政長官的邀請。令我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她先前會接受?她有優厚的工作、居住豪宅、與入息豐厚的工程師維持低調的婚姻。她應該明白,在今天有毒的政治環境中出任政府高官,就如同用手電筒照亮她私生活的每個角落,以確保公眾能看到。

也許鄭若驊認為,履行行政長官的意願,是她服務公眾的義務;又或者,林鄭說服了她出任律政司司長。無論如何,她現在都已身陷泥淖中並快速下沉。只有她自己才能阻止自己的政治死亡。到目前為止,儘管傳媒曝光了她家中的僭建物已經超過兩星期,但她還是沒能力挽狂瀾。

她向傳媒發表的簡短聲明,引來更多疑問而非答案。行政長官在立法會答問期間勇敢地維護她,卻惹來反對派議員的敵意而非同情。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在電視訪問中告訴我,除非鄭若驊立即公開有關她僭建的所有事實,否則她作為律政司司長的誠信將無可避免受到損害。

現在爆炸的計時炸彈,其影響始終會消散,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高枕無憂,新的政治爆炸將接踵而至。香港現在是一個在政治爆炸中倖存下來的地方,我們沉溺其中,我們對於這種「爆炸」的渴求,時刻都在提醒着回歸20年來,很多人都仍然覺得難以適應香港現在是中國的一部分。

鄭若驊已同意按建制派和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的要求,到立法會交代。她將進入所謂的「虎穴」。她能否頂得住反對派議員肯定會對她提出的敵意問題,從而保住自己的工作?這取決於她願意說出多少事實,她還有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反對派陣營的激進議員要求有人受到懲罰。他們希望藉着要求鄭若驊辭職,盡量利用這場政治醜聞。但是他們在政治上是短視的。與其逼迫鄭若驊辭職而導致另一場爆炸,為什麼不拿着炸彈,只是讓它滴答作響呢?這樣,反對派議員每當認為律政司司長違背他們的政治利益時,就可以讓她聽到這滴答聲。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她頭上一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及圖片獲《灼見名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 看見鄭若驊的境況,日後要在政府以外找人當官,恐怕更難了。

    曾鈺成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