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一屆政協名單的解讀
新一屆全國政協名單新鮮出爐,新華社今天凌晨發佈消息。
這份名單很長,共2158人,普通香港人對內地的委員了解不多,興趣也不大。但榜單上的124位「香港特邀人士」,卻成了今天媒體和政經圈熱議的對象。
全國政協被視為香港政商界猛人進入內地政壇的跳板。以前香港人不太看中這個委員身份,但時移世易,大國崛起,政協在香港不僅是某種地位的象徵,也很說明「阿爺」眼中的你是什麼人,以及你的價值。所以說誰上誰下的背後,釋放出很多可圈可點的政治信息,引來媒體解讀揣磨,社會各界圍觀,完全可以理解的。
入圍全國政協,最直觀的理由是「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然後論功行賞。 站在北京角度,無可厚非。現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及梁振英均在新一屆名單之上。換言之,連任副主席沒有懸念。
令人眼前一亮的,或者說是本屆政協的特色,是不少前官員都晉身政協,包括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食衛局前局長高永文、保安局前局長黎棟國,與警務處前處長曾偉雄等。
其中陳馮富珍最為搶眼,估計極大機會在3月兩會通過後,一步到位晉身全國政協常委。她現年70歲,打破了「七上八落」的不成文規定。對具有國際視野,在專業領域卓而不凡者,中央給予破格安排的例子將會越來越多。這也說明北京吸納香港精英,僅僅「紅」是不夠的,「專」也很重要,這樣才能增強政協在香港社會的認受性。
但「七上八下」潛規則還是有效的。現時近300名全國政協常委中,香港佔16人,多人因年齡「夠鐘」而卸任,包括快將71歲的陳永棋,還有吳光正、鄭家純、伍淑清、林樹哲、洪祖杭等「大佬級人物」。
建制派各大政黨如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和自由黨等多名現任的立法會議員,獲委任成為新一屆的全國政協,新面孔包括包括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自由黨易志明、經民聯盧偉國等。其中經民聯在新一屆政協中佔了五席,可以窺見這個成立才五年多的政黨在北京眼中的角色吃重。
所謂政協,正式名稱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寫在憲法中的解釋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參政議政。顧名思義,中央政府吸納香港各界精英加入,理應強調愛國者優先,對國事港事貢獻突出者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