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習近平突破任期限制 是好是壞?
最近幾天,國內和海外媒體都爭相報道中共中央計劃修憲,建議刪除國家主席、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任期限制 。有報道引述內地評論員表示,這是對前任領導人鄧小平多年來努力推動和建立的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以及任期制的破壞和打擊。而不少外國媒體也對此安排感到憂慮,認為權力將過分集中。筆者對此卻抱有樂觀的看法,並期望中央領導人能參考新加坡模式,在國家元首、總理和退休政府要員中,能在權力分配、決策及提供建議和分享經驗中取得平衡。國家主席與副主席的職務,確實有別於中共總書記。如果未來的發展像新加坡,讓國家主席和副主席一職交由具威望的領袖去擔任,給予和指導國家長遠發展和方向,任期長短不是重點。在習近平完成兩屆任期之際,如果讓民望高,執行能力高的他延任多一屆,再讓年輕接班人先擔任總書記,未嘗不是可行的方案。
政經能量穩健 人民才能安穩
中共中央的威權主義及中央集權下,固然有別於西方民主體制,但參考新加坡議會和內閣制,李光耀從一九五九年起,擔任總理長達三十多年,退下來後,繼續以內閣資政身分,在政府內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他的任期內,新加坡的經濟改革與發展在區內排名第一,推出多項有利民生的制度和計劃,而公務員團隊也是享譽全球。在外國媒體眼中,也許他是一名所謂的獨裁者,但在新加坡人民心中,他卻是最優秀的政治家。這幾天一直細閱各大媒體和網民對習近平的看法之際,筆者重新拿起書櫃,那本訪問李光耀的書,書名為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在當今新時代下,倒覺得習近平有點像李光耀的影子,與近年中共領導人有一點不一樣,不為自身團體和派別謀經濟利益,而是照顧整體人民的需要,著緊國家發展的命途。習近平和團隊對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的洞察力比前幾任都強,過去五年不單止要關顧國內形勢,而且也肩負了穩定區內經濟發展及持續為環球經濟作出貢獻。不少人也許會覺得近年的科技和經濟發展成功,個人自由和事業發展有前所未見的增長,但往往忽略了背後政治家和負責公共政策推手領導人的努力。一如李光耀所說,假如一個國家缺乏強勁的經濟作為後盾,自然國防能力減弱,國家就會面對較高的地緣政治風險,政經能量穩健,人民的生活才會安穩。因此是次中共中央建議刪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固然有爭議性,但正好是最佳的時間去找出新時代中國需要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外交工作需可靠老將支撐
國際媒體除了關注習近平的動向外,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去向也是焦點所在。早前多維雜誌預告王岐山將會擔任國家副主席,繼續擔任習近平的左右手,這對於習近平及核心團隊的施政是好事。因應著複雜的中美外交關係和發展,如此的任命顯得特別重要。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後,表面上中美關係如常,領導人也有多次碰面的機會,但每逢在枱面吹起暖風之際,往往就會翻起暗湧。與其以新手去領導中美外交工作,倒不如以經驗豐富,可靠的老將兼任及指導。正如多維報道,中國外交最高決策單位是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而國家副主席則是副組長。
回望王岐山在中紀委的工作固然繁重而且屢見大功,同樣地早在十年前,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時,同樣在中美外交領域上作出重大貢獻。未來幾年,在特朗普主政白宮,外交政策多變而無常的情況下,中美外交這塊重要版圖,交在王岐山手中自是必然不過的事。
個別建制派在評論國家主席任期,王岐山和劉鶴去向時,往往只有片面認同和全力擁護,實應多從國際形勢分析,多加留意專業人士的評論及仔細研調對國家和香港的影響,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接通內地和香港的工作,幫忙國家領導人處理當前的難題。政治智慧不在於簡單複述新華社的稿件,或者隨便抄抄官樣文章,或是在社交媒體大量轉發新聞稿,而是過濾,消化和提煉自己的意見,這樣才是負責任建制派應該擔當的工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