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辦藝術祭 西貢鹽田梓文化魅力何在?
2018-03-02
AAA
《預算案》建議開發綠色旅遊等項目,當中包括參考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將於西貢鹽田梓舉辦藝術祭,預計最快2019 年舉行。
西貢鹽田梓村是距離中環東北25公里之外的一座小小的離島,帶著一派遠離塵囂的寧靜。
那西貢鹽田梓有何文化魅力?
300多年前,一批客家人遷居到這裏,靠墾鹽為生。後來由於受到來自越南和國內大陸鹽業的衝擊,這裏的居民改行從事農業、漁業。
鹽田
鹽田,當年有白色金礦之稱,鹽田是以水流法生產海鹽,當年村民把海水引入造鹽,是供應村內居民使用及村民初期為生的經濟來源。推算於1920年時已停產,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英政府租借了新界地區之後開始徵收鹽稅,導致不少村民因此而停止造鹽。
宗教歷史
鹽田梓是天主教早期在香港的主要傳教地區,是香港少數充滿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1864年,兩位神父到鹽田梓探訪及傳教。於1875年已為島上的所有村民領洗,成為教友村。
有指因為客家人來自中國北方,部分人更移居其他亞洲國家,因此亦習慣與外國人接觸。當地的廣東人看不起他們,甚至壓迫他們,所以加入教會能得到一定的保護。
村中建有百多年歷史的教堂聖約瑟堂,是全港保存最妥善的鄉村教堂。這所獨具特色的鄉村教堂零五年更獲得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部頒發的“文物優異獎”。
聖若瑟堂建於1890年,教堂的建築設計外型簡單,教堂內前端為祭台,色調富中國色彩,長型教堂放置兩排木跪櫈。保存著梵二前禮儀與中國農村小聖堂融合的特色。
客家屋
鹽田梓村全島上的客家村屋大多從建於五六十年代,村屋多數面向南方,方便曬殼之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村民陸續遷往市區,或移民外國。所以現存的村屋均已荒廢,無人居住。
客家屋以復式單元為主,並且通常以兩、三戶並列,分布於島的西南方。房前屋後有大量的樹木,風水林、觀賞林和果樹林,雖作用不同,但都能掩映著建築,是村落與青山相連相依。
活泉井
在六十年代,村民為解决食水需求,便在鄰島滘西洲的深環建做水塘,鋪設水管,引山水入村,解决了食水日漸不足的問題。這個井是村民在六十年代之前的唯一食水來源。
去到九十年代,政府在島上津設分水庫,自來水逐漸普及而取代了山水和井水。
茶果
客家文化的代表絕對是茶果,每當過時過節,每家每戶都會做些茶果。
雞屎藤茶果: 是最古老的茶果之一。雞屎藤茶果又叫「清明仔」,名字古怪外貌不揚,黑黑綠綠渾身斑點,吃起來卻是滿口清香、帶有回甘。
還有其他味道的茶果……
南瓜茶果: 當然是用南瓜製成的茶果。
杏仁茶果: 功用可潤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