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霾澈:兩會焦點不在修憲,而在改革黨和國家機構

2018-03-06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xdd1.jpg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一則取消國家主席任期的修憲新聞,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以至於其他重要新聞都被掩蓋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如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深化黨和國家的機構改革。改革的原因在全會公報說得很清楚: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簡而言之就是,原有機構設置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所以要改革。

改革這個詞彙,在中國的政治語境中幾乎從未消失過,中國各個領域的改革亦從未停止過,給人的印象是中國似乎永遠都不會有改革大功告成或無需繼續改革、從此可以高枕無憂的一天。中國領導層之所以如此具有憂患意識,其原因不難理解,世界和中國都不斷在改變,而且變得越來越快,變得越來越劇烈,原來的制度很容易就會不符合當前的需要、更不符合未來的目標,因此必須進行改革,即使本來已經改革過的事物亦需要再次改革,否則就無法適應新環境,就會出現問題和風險,甚至會動搖統治。

鄧小平的改革名言是「摸著石頭過河」,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正如習近平指出,「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曾被外界視為中共最高領導層重視的政治學者俞可平曾公開說過,「鄧小平關於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許多任務,至今也仍未完成。」數十年仍未解決的問題,其改革難度可想而知,進入深水區意味著已經摸不到石頭了,但又不能不改,那怎麼辦?習近平給出的答案是:「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改革勢必影響許多既得利益者

習近平上任以來,成立了各種各樣的小組,以至於被外界稱為小組治國,其中最重要的首推由他親自掛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革的目標就是要達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說明習近平認為當前這套黨和國家機構的運行方式,有很大的弊端,不利於他定下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這個終極目標。鑑於習近平主導的軍改有徹底解構再徹底重構軍隊的先例,他主導的這場對黨和國家機構的改革,相信也將是天翻地覆的,如此一來,必將觸動許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近代政治學之父馬基雅維利在其不朽巨著《君主論》中有一句名言:「喪父之痛易忘,奪財之恨難消」。既得利益者對改革的態度注定是抗拒的,不消除這些阻力是無法推進改革的,而這也是為何軍隊能夠捉到這麼多大老虎的原因,所以軍改才如此成功。黨和國家機構的規模遠超軍隊,關係也更為盤根錯節,改革的難度和所需的時間自然也遠超軍隊。因此,這就要求主政者必須有強大的權威和充足的時間才能將改革進行到底,中途換人很容易導致前功盡棄,相信這就是取消國家主席任期的最根本原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高層希望把兩會打造成嚴肅的議事平台,極力避免不和諧的聲音,即便在疫情暴發前的那幾年,兩會的紀律約束已在不斷收緊

    楊丹旭  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