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戰太平洋2起義時空】李美:不如不見的續集
新不如舊未必是定律,但許多續集電影都比前作失色。很不幸,《悍戰太平洋2起義時空》就屬後者,比首集失準太多——無論在劇本還是大型動作,電影都沒好好發揮,甚至浪費了之前建立的設定;亦因為劇本單薄,淪為典型荷李活式火爆動作片,連帶骨牌效應般影響了角色的發展,以及演員的發揮。這是令人失望而回的作品,不禁令人搖首嗟歎:不如不見。
2013年上映的《憚戰太平洋》,由奧斯卡最佳導演《忘形水》的墨西哥怪傑Guillermo del Toro執導;他本身是動漫、遊戲迷,該片善用日式動漫的機械人道統,加以荷里活的鉅資拍成動作巨片,視覺效果不單使人眼前一亮,劇本更是相對地用心,建構了充滿細節的「怪獸襲地球」世界觀。該片與荷里活典型的動作片相比,有多一重新鮮感,尤其有份動漫的熱血感,效果比《變型金剛》出色,是為商業片中的高水準作品。
5年後的今天,電影續集不再由首集導演執導,他退下來轉任監製;導演之棒落在拍過劇集《漫威夜魔俠(Daredevil)》的Steven S. DeKnight手上,此君還有份撰寫劇本,至於演員則大部份換了新面孔。如果說,本集是上一集的延伸,那麼,要讓上集的外星怪獸重現,繼而掀起另一場大戰,今集劇本至少要有令觀眾信服的鋪排。可惜,以戲論戲,本片劇本實在欠缺說服力。
戲中確有許多大型動作場面,惟給予觀眾的觀感,卻是「為打而打」。有些電影的劇本,純粹為連接動作場面而服務,以致「有形無神」,當中難免存在諸多流弊;本片偏偏走歪了路,兼且情況嚴重。正因為要鋪排怪獸再現,但同時又要有大量動作充斥畫面,於是編導安排許多場突如其來的「機械人大戰」。這些場面看起來很像《變形金剛》,場面火爆但編排混亂;然而,本片擁躉入場,大概不是期望看「機械人互片」,而是血脈沸騰地看「機械人打怪獸」——試問這種處理,與《變形金剛》有甚麼分別?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編導拍劇集大獲好評,但他拍電影巨製似乎力有不逮。劇本嘗試製造「驚喜」扭橋位,試圖令觀眾有「意想不到」之感,不過本片堪稱眼高手低,「扭橋位」最終不如人意。轉折位之太離奇、太突兀,更令部份角色變得可笑,令演員無辜「受害」。
正如前段所言,本片換了許多演員,主角包括憑最新兩集《星球大戰》冒起的John Boyega、有份演《狂野時速》的Scott Eastwood等;亦有中國面孔如景甜、張晉等;前作做主角的日本女星菊地凜子,於今集只任配角,而且很快領便當;她的離去本來是男主角(John Boyega演的Jake)的振作動力,但劇本對於角色的互動欠缺細膩筆觸,削弱了應有的感染力。
最令觀眾感到無奈的角色,是景甜演的中國工程師麗雯。近年不時在荷里活大片出現的景甜,被部份網民戲謔笑稱,電影世界出現了「景甜宇宙」。誠然,今次她的角色變得滑稽,並非因為她演出差劣,而是劇本低手的處理;電影前段嘗試引導觀眾聯想,這位工程師是電影的大奸角,無論衣著、化妝、還是對白,都是太刻意的「奸角樣」;惟當劇情發展至「真相大白」後,這位工程師的外型又突然有著180度的轉變,兩者的落差之大,令觀眾不禁感到突兀,甚至是可笑;景甜的演出反而算是平穩,在劇本有硬傷的情況下已「盡力而為」。
全片的重頭戲,是片末的機械人與怪獸大戰。這場理應是戲肉高潮,可是,先因為之前鋪排乏力,故減弱了可觀性,再來是因為導演的處理單調,使動作場面流於重覆,竟然有點令人氣悶。上一集的動作主戲,金像導演強調力量感,機械人的動作較為緩慢,但卻同時增加了場面的壓逼力與緊張感;今集導演將機械人的動作變得敏捷,動作場面更為急速,不過就沒有更進一步地發揮好,淪為草草收場。
荷里活沒有新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近年大多荷里活巨片,不是重拍就是續集電影,當中便打爛不少本來有亮麗往績的招牌。今次《悍戰太平洋》續集的情況,又是荷里活太急功近利的結果,又打爛了另一塊「招牌」;看電影的結尾,似乎電影公司又想拍續集,筆者只能嘆一句:何必呢,何必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