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民政署應另覓地方 重建大笪地文化

2018-05-31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big1.jpg

上星期油尖旺區議會通過廢除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動議,估計政府部門將會於三個月後,正式取消行人專用區的安排。當初設立行人專用區,是希望為公眾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來往鬧市,同時可以提升該區的空氣質素,避免行人吸入過多汽車排出的廢氣。可是後來行人專用區的原意被扭曲,成為不同人士的表演聚腳地,每到周末,那些「樂隊」就會到街頭霸佔路面,用盡音響器材演唱,對鄰近商戶和住客造成滋擾,取消行人專用區確實是無可奈何之舉。

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噪音問題愈來愈嚴重,不同「檔口」不斷提高聲量競爭,吸引遊人圍觀,最終導致今天的「殺街」。過往不同政府部門都曾提出過不同方案,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就提出「開放舞台」計劃,讓不同表演人士可在事先申請的情況下,在康文署指定地點表現,可是反應甚差,現時只剩下沙田大會堂外面的空地。

市面一直對表演場地非常渴求,大會堂和社區中心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場地,可是現時真正存有需求的場地,應是那些接近鬧市、有不少人路經的場地。說白一點,就是香港有不少人希望可以延續大笪地文化。自英殖時期開始,香港就存有大笪地文化,人們夜間可以到大笪地消遣娛樂,可以一邊吃小食,一邊逛街購物,同時又可以欣賞表演。可是在90年代末,大笪地就因為急速市區發展而式微。而旺角行人專用區,某程度就是這種文化的延續,表演團體可以在市民面前表演,收取打賞,而遊人又可以在此地享受小食和到周圍(包括女人街)購買。因此,政府其實亦應考慮重設大笪地,讓這些表演者可以在新場地表演,同時為香港人提供一個好去處,減低對市民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延續本地文化。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透過場地管理,令這些表演者需要受政府的管制,包括器材和噪音的規管。

旺角行人專用區原意雖好,但隨時間和社會的變遷,再好的措施也會面對失去原意的一刻,取消推行甚久的政策也十分可惜。不過歷年來旺角行人專用區作了一場不錯的政策實驗,最少在公共空間政策上,政府可以此為鑑,避免將來的公共空間設立原意再被扭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要「殺街」不難,難在如何令街頭文藝死而復生。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有人喜歡購票進場靜靜地欣賞文藝作品,也有人寧願在街頭給予打賞與表演者熱熱鬧鬧同樂。如何滿足不同人的需要,港府官員想想辦法吧。

    易銳民  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