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美國一直誤解中國
筆者執筆之時,中美貿易戰已經爆發。照常理來說,但凡大國交鋒,若貿易戰、貨幣戰和金融戰等領域都分不出勝負,又無法透過協商解決的話,就只有戰爭一途,方能定高下,決強弱。
可是,一來,兩國皆有足以毀滅地球的武器,已達至恐怖平衡。二來,所謂兩國交鋒,漁人得利。等到最後關頭,是戰是和,中美都應該會慎重考慮清楚。可是,兩國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不容抹殺。而且,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打「影子戰」或「代理戰」,也是當代常見之事。
因此,中美在貿易議題上咄咄逼人,中國卻寸步不讓,最終爆發貿易戰,金融市場震動,以至人民幣匯率也波動起來,連帶朝鮮問題反覆未定,台灣和南海問題也越見升溫。在這個大環境之下,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於六月底訪問中國,便不是稀奇之事了。
當今重商的中國,又怎能算是「朝貢體系」?
馬蒂斯曾在多個公開場合批評中國在南海加強軍事設施,並批評中國;美國國防部還撤回邀請解放軍參與今年環太平洋軍演。以上之事,早已是司空見慣,美國以自身利益立場出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然是無處不是陰謀詭計。不過,近日,他竟說當今中國是以一個所謂的「加強版明朝模式」來恢復全球之「朝貢體系」,並把威權模式複製到其他國家。以上指責,筆者絕不苟同。
首先,當今中國奉行的政策,正是美國吹捧多年的「自由貿易主義」。中國加入世貿,在國際框架下進行公平貿易,與世界各國互通有無,以協商及仲裁方式來解決紛爭。而且,一直以來,中國凡事退讓三分,絕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只一次,因某些國家政權更替,中國的投資化為烏有,至少條款要重新再談。我國不僅出口產品,現在還輸出日漸圓熟的各種技術、產能和專才,在世界各國大興土木,用不少創新的方式與第三世界國家合作,替他們修橋補路,改善世人的生活。近幾年以來,中國倡議的「亞投行」和「一帶一路」,背後正是這種互惠互利的精神。試問這種與其他國家互通有無的重商模式,堅持互惠互利,凡事以協商和仲裁解決的做事方法,又怎會是「朝貢體系」呢?
只有「宋朝模式」,才較貼近當代中國
筆者以為,馬蒂斯不見得精通中國歷史,且刻意抹黑中國,居然說現代化的中國行「朝貢模式」。我們亦先不去深究到底「明朝模式」的底蘊,到底是否真的是「朝貢體系」。若硬要把當代中國政府的治國模式套到古代,筆者認為,以宋朝作類比才說得通。
歷史學家黃仁宇教授對宋朝和宋太祖趙匡胤有這樣的一個見解:
「趙宋一朝不以恐怖政治作為它帝業的基礎,由來已久。雖然這不能與趙匡胤的個人性格無關,卻也仍是歷史時勢使然。在這三百多年裡,中國有了一定的國家之目標,朝廷成為一個帶競爭性的機構。在這些條件之下,態勢顯然,用不著多番矯揉造作,所以其朝政也較其他各代為開明。」
(網上資料:趙匡胤畫像)
據黃仁宇教授所分析,原來趙宋反而比後世更開明,更近似是一個現代化國家。其時,在中國北方的遼國,既得燕雲十六州,亦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遊牧民族。由於遼國除了本土有耕種業之外,亦透過通商,把中國的產品,出口外銷至中東及世界各地,可算是一個轉口及加工業大國;其軍事力量,是有雄厚而穩定的經濟實力所支撐,與趙宋的關係複雜,既是盟友,又是敵人。
所謂強鄰壓境,趙宋皇朝稍有不慎,還會有滅頂之禍。因此,宋朝自立國以來,為了生存,便有一個清晰的「國家目標」,成立的國家機關都講求競爭性及實用性,不追求形以上的舉措。
「現代化」的宋朝,如何處理外交事務?
燕雲十六州被割讓,趙匡胤打算如何收回呢?宋太祖乃軍人出身,而且武功高強,用兵如神,身經百戰,難道他打算揮軍北伐,與敵人周旋到底?他曾有以下的言論:
「俟滿五百萬緡,當向契丹贖燕薊。」
「我以二十四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則敵盡矣。」
原來宋太祖擅戰而不好戰,絕不會妄開戰端。他深知國家經濟力量強大,並致力發展,成立了「封樁庫」,認為若儲夠「五百萬緡」,便即與遼國展開談判,乾脆以錢贖回燕雲十六州,何必「講打講殺」?
「五百萬緡」這條數是如何計出來的?原來趙匡胤行軍多年,心裡有數,大約二十四絹可取得契丹士兵首級一個。遼國亦不過精兵十萬,粗略一計,花費亦不過是二百萬縜,便可殺盡敵人了。因此,用「五百萬緡」,又怎會不能贖回燕雲之地呢?
若以現代商業及財金理論演譯,或許可以說:「這地區每年產生的稅收為十萬緡左右,我用五百萬緡,即五十倍PE了,難道便買不回來?」當然,對遼國而言,燕雲之地尚有戰略價值,絕不會輕易「沽售」。因此,趙匡胤打算若協商或贖回計劃走不通,即把積存的經濟實力,化為軍事力量,把燕雲之地硬搶回來。這種經略思維,基本上與當今世界各國的政權無異。這種手段,大家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呢?
宋朝經濟力量之強大
趙宋有清晰的「國家目標」,致力發展經濟,刺激內需,三百多年來,成果豐厚,非其他朝代可比。據黃仁宇教授所言:
「宋朝在商業方面的收入,如茶樊鹽酒超過以前各代。政府又大量鑄錢,貨幣之擴充,在太祖時已開始,以後疊增到年五百萬貫的數量,如是兩年的鑄錢數,就要超過四百年後朱明全朝代二百七十六年所鑄之總和。」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擴張性經濟政策,雖然為世人所稱頌,名為「凱恩斯經濟學」。可是,早在千多年前的宋朝,王安石變法所倡議的「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正正就是「凱恩斯經濟學」。
王安石的理念,正是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增加政府開支、投資和減稅等來刺激內需。此外,王安石亦早已超出了「凱恩斯經濟學」的藩籬,還透過信貸及貨幣澎漲和緊縮來調控經濟。這不只是一套流於理論層面的學說,而是在宋朝的三百多年來,一直反覆試驗及實踐過。
宋朝的經濟政策遊走於「自由經濟」與「凱恩斯經濟」之間,一收一放,亦有調控之效。當然,王安石也不能算是「凱恩斯經濟學」的鼻祖。相同的經濟政策,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
歷史何其相似!
總的來說,若要以中國歷史作類比,當今中國就如趙宋王朝一樣。中國正趕上一個偉大的時代,經濟實力豐厚,主張自由貿易,不搞保護主義,發展一日千里。多年以來,中共政權如宋太祖一樣,擅戰而不好戰,凡事儘量以協商來解決,卻又不怕開戰,重視戰略及戰術,非常理性務實。
以戰國時代的陰陽家鄒衍 (音:周顯) 所主張的「五德終紿說」來作比較,趙宋乃「火德」,直數下去,中共也是「火德」。兩者除了國策、文化及精神較類近之外,還有一件事情是頗為相似的,就是大家都愛好足球(蹴鞠)!
(網上資料:宋太祖蹴鞠圖與習近平主席於2012年外訪時表演足球之相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