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霆:推廣家庭友善政策 釋放婦女勞動力
社會不時有釋放婦女勞動力的呼聲傳出,但政府在相關方面的支援卻少之又少。根據1996年至2016年香港女性勞動參與率數據,當婦女由25至29歲成長至30至34歲時,勞動參與率就會下降,當到34至39歲時更進一步下降。背後原因顯而易見,婦女踏入適婚和生育年齡,便要在職場及家庭之間作出抉擇。在家庭或經濟因素考量下,女性往往逼於無奈放棄事業。香港的家庭主婦人口高達60多萬人,而這一群人其實是相當寶貴的勞動力。
從基層到專業人士 勞動力均呈短缺
自從撤銷升中男女分隊派位,女生進入Band 1中學和大學「神科」的比例都有顯著提升。醫學院,法律學院都出現陰盛陽衰的情況,但女性職業生涯往往比男性短。香港現時的女性平均生育年齡約為32.5歲,而據《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從未結婚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為70.1%,大幅高於較曾結婚的女性勞動人口(48.7%)。換言之,不少女性在工作約十年的時候,便脫離職業生涯,投身家庭。而十年時間往往足夠培訓一個行業專才。專才退出職場,對社會或公司的整體人才規劃都有一定影響。香港的失業率近年徘徊3%以下,反映市場對勞動力需求殷切。長遠而言,女性脫離職場可能使社會專業人士面臨進一步短缺,社會投放的教育資源,亦不能得到合理的回饋。
提供足夠育兒服務 鼓勵生育 增加勞動力
其實要延長婦女留在職場的時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托兒服務。香港現時的育嬰院床位嚴重不足,亦非每區都有,等候期為9至15個月。當等到床位時,嬰兒可能已過了2歲的年齡限制。另外,社署對在學兒童的托兒服務同樣供不應求。
即使有媽媽幸運地找到安置小朋友的方法,再重投職場,往往困難小朋友生病、考試及學校假期等原因遲到早退或者請假,可能會惹來僱主不滿,徒添媽媽壓力。因此,除了增加育兒服務,其實政府應積極推廣彈性上班時間或在家工作中辦,如允許在職媽媽提早上下班或把工作帶回家完成,以便照顧小孩。
林鄭月娥作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亦作為一位母親,應該清楚體會到在職媽媽的辛酸。就算每位都像他一樣「好打得」,其政府亦應推行實質政策,保障女性和家庭都有一個較為友善的生活及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