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提升本地電子支付普及面 促進互聯網營銷

2018-07-17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PAY1.jpg

不少媒體過去半年都大力推廣電子支付應用,不論是美國的Apple Pay, 韓國 Samsung Pay,還是國內兩大電子支付平台 Alipay 和微信錢包,似乎都未在香港獲得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是全球新經濟發展的動力,而電子支付服務在國內大城市和歐美等地都已經非常熱門,在北歐幾個國家,政府更致力推動無現金城市。但是奈何本地電子支付的服務發展步伐卻是相當之慢。

要全面推動電子支付工具,讓創新金融市場發展得到支援,政府不妨加快推動市民支付政府帳單的辦法。筆者見到不少中年人士還是喜愛拿著水費單到便利店交現金,或是用提款機交稅。政府不妨鼓勵多點市民,透過手機上不同的電子錢包,掃描政府各部門帳單條碼,交付政府帳單。同時,在政府的收費隧道和道路中,不妨多添置拍卡式的電子繳費設施,減省駕駛人士的時間。早前運輸署提議的新收費錶,會支援不同付費方式。如果未來能引入電子錢包的功能,相信也是一個推廣新科技的方法。新加坡政府則全速推進,當地官員為了支持金融業的數碼服務,將在今年推出標準QR Code,不同的支付機構將會使用統一的QR Code貼紙,便利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有了通用的QR Code,不但方便了跨平台的合作,也促進了市民應用。

客觀環境下,政府可以支持中小企業轉型,促進他們與各個電子支付平台的合作,便利消費者在網上交易。最近在網上購物,用上銀行的電子支付平台,既有優惠,整個支付過程也很快。有評論說,八達通和現金是香港人習慣的使用方法,不用轉變也行。筆者倒認為,在平日坐的士經常遇到的就是找換的問題,在街邊買報紙、在街市購物還是要用現金,而八達通也未能連結一些網上的交易。同時,信用卡的電子支付未有得到普及,主要還是發行機構要向中小企收取手續費。因此,市場上出現多些電子支付平台和程式,其實有助市民消費體驗。

如果個別的內地電子支付平台,能夠打通內地和香港的電子錢包更為理想,這樣將有助促進兩地居民往返香港和大灣區的消費。最終,多點投資者願意轉變香港龐大的消費習慣,受惠的始終是顧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