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香港發展AI的天時、地利、人和(ll)
Al前景秀麗,香港人大有發揮空間。
首先,香港高等教育以質素卓越見稱,2018年Times全球一千所大學排名中,香港便有三間名列首100名;而最新的QS大學排行榜中,香港也有三間名列首50名。而且我們的AI研究質量驕人,根據全球最大索引摘要資料庫Scopus的統計,在論文被引用次數及影響力(H-index)方面,香港在全球排名第10 ;《日經亞洲評論》去年底分析包括微軟、Google和全球大學和科硏機構在AI論文的影響力時,亦指香港有三間大學位列全球100大之內 。
相關文章:
因此,本地師生早已成為招攬對象,例如百度今年初先後到中大、港大和科大招募實習生;騰訊在2015年與科大建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阿里巴巴早於四年前已和港大在杭州合設人工智能研究院。科大更是首家亞洲機構被邀請加入由Amazon、Google、Facebook、微軟等科技巨頭創立的國際組織Partnership on AI(PAI),與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等合作探討AI的發展。
其次,本地大學除了AI研究了得,研發成果也屢獲肯定,如中大於2014年研發出準確度逾99%的自動人臉識別系統,冠絕全球;另一團隊則於2017年成功應用AI硏判肺癌及乳腺癌影像,準確率也高達九成,大幅提升臨床診斷的效率。
AI也造就了香港罕見的「獨角獸」(估值達10億美元的初創)。商湯科技憑著其原創技術,成立短短三年便已打響名號。去年它與中大組成了聯合實驗室,於全球兩大頂級視覺學術會議: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電腦視覺與模式識別國際會議」(CVPR)和「智慧電腦通訊與處理國際會議」(ICCP)中論文的發表量,更是領先於Google、Facebook等國際巨頭,居亞洲第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落成,促進了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繫,將有利創科資源的交流。再加上香港政府先後投放了不少資源推動科技研發,去年更訂下香港智慧城市發展藍圖,當中包括建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為從事AI研發的機構提供包括營運和研發資助,這也對香港進一步把AI的科硏成果發揚光大,起著重要的作用。
現在香港已坐享天時、地利、人和,相信假以時日,我們也能像矽谷和西雅圖般,成為領先的國際創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