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填海造地,刻不容緩!

2018-08-08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land11.jpg

時事短打  鮑渤

團結香港基金昨天發佈了成立迄今最大型的土地房屋研究報告。

題為「跳出框框,想像未來」的報告,建議在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海域,建造相當於半個九龍的人工島,容納逾百萬人口。筆者所見,報告會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內容給人「一驚艷」之嘆,與筆者之前參加過的林林總總「大辯論」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令人腦洞大開的人工島計劃,提供2200公頃的土地,相當於110個維多利亞公園,或佔香港已發展土地的8%,興建25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為基層提供更多可負擔的資助單位,亦可為中產重建置業階梯。這個構想,可謂大手筆。

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越來越緊迫。香港社會嚴重兩極化,分為「有樓」和「沒樓」兩類人,公屋輪候時間長逾五年,史上最長。香港的人均GDP傲然在全球排第十五位,但人均居住面積相當於一個車位,卻是「香港之恥」。如果不及時「拆彈」,分分鐘引爆管治危機。

填海造地,相比任何其它形式收回新界棕地,都要「多快好省」,所以正在成為香港社會徹底解決土地問題的共識。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要「Just do it , right now」,留給香港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就算我們立即採取行動,完成整個Project也是十年之後。

香港人坐困圍城「找地」N多年之後,似乎才突然想起我們曾經很成功的新市鎮模式,都是靠填海要來的地。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荃灣、沙田、屯門、東涌、將軍澳等一個個新市鎮,容納了本港五成的人口。但是,香港在完成從小漁村蛻變為國際大都會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已經20年沒有建造新市鎮了。香港最新的市鎮東涌,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落成的。

香港回歸之後啟用的赤鱲角機場,也是填海出來的,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這個機場至今剛好用了整整二十年,相信現在不會有人覺得「悔不當初」,填海建造這個八次被評選為「全球最佳的機場」。如果政府當年在元朗或天水圍畫一塊同樣面積的地建機場,才是天大的浪費。

團結香港基金今次提出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大約相當於多出一個油尖旺和深水埗,肯定可以降低全港整體人口密度, 是扭轉乾坤的Game changer。但是我們要「不忘初心」,人工島不可成為地產商的豪宅項目,百分之七十的住宅單位應用作公營房屋。而且,由於科技的進步,政府更應引入智慧城市的綠色元素,如太陽能光伏板、海水區域冷卻系統、智能廢物管理系統等,設計宜人的生態海岸線,以打消公眾對環保的憂慮。

縱觀今日報道,媒體和坊間的反映頗為熱烈和正面。敢想還要敢幹,現在是政府勇於擔當,馬上動起來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
  • 英治時期,政府成立「土地供應特別委員會」,由行政局首席議員鄧蓮如主導,官員無不努力配合,次次達標。港英政府在7、8年內完成新機場有關的十大工程,其中涉及大量工程和土地,也沒有人說是個奇蹟。這證明了,就算在現有的體制下,及時解決土地短缺問題並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政府急的,不應是為幾萬個家庭改善他們幾年後的居住環境,而是大力造地,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

    邵善波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