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東大嶼計劃可以減少香港的人均密度
2018-08-11
AAA
黃元山(左三)表示,香港過去10多年都沒有大規模「造地」,不反對多管齊下增加土地。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表示,香港不能一方面羨慕新加坡「組屋」居住面積大,但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填海造地。他出席電台節目時說,自從沙士之後,香港過去10多年都沒有大規模「造地」,認為在大嶼山東部水域填海2200公頃並不算太大,面積只是較赤臘角機場及三跑填海多大約400公頃,亦較深圳、南韓等鄰近地區的填海規模小。
黃元山說,單是東大嶼計劃,並不能滿足未來30年需要9000公頃土地的需求。他不反對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但收回新界棕地發展新市鎮,需要安置棕地上原有的貨櫃場和倉庫,亦需要處理排污、交通基建等問題,可見發展新界北的環保問題可能比東大嶼計劃多。他又說,香港其他水域的生態價值更高,選址大嶼山東部水域填海已經是最環保的方案。
相關新聞:政商界認同填海刻不容緩 指社會誤解多
基金會又強調,計劃可以為香港帶來其他好處,包括促進現時有地的地產商加快推出住宅,亦有助減輕新界的交通擠塞問題,例如屯門公路。至於有指研究高估未來人口增長,黃元山指現時居住環境擠逼,即使人口未如預期,亦可以減少香港的人均密度。
相關新聞:「強化東大嶼都會」有乜好處? 五大優點解決香港積存問題
團結香港基金早前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建議填海2200公頃,預計可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較政府早前提出在東大嶼填海1000公頃大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