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外交部是時候走前一點了
香港外國記者會如期舉辦了陳浩天講座,各界一片聲討是意料中事,問題是如何避免以上情況再度發生。與一些外交部和中聯辦友人聊天,他們都明白和了解國際社會怎樣解讀中國、香港以至種種政制發展和國家安全議題。正如鄭赤琰教授所言,假如李光耀在位,也斷言他不會容許類似情況發生。而李光耀多次對外國傳媒的批評,痛擊他們意圖危害國家安全的做法也為人津津樂道。這裡涉及了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議題,但站在國家安全的大前提下,也許一般市民未必明白箇中的重要性。所有自由都有一個界限,假如有天香港真的發生了動亂,回過頭看就太遲了。只要看看中東和南美個別國家的情況,就會理解要推翻一個政府其實不是想像中那麼難,但人民就會受到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苦難。
從策略中,單單禁止、批評和防範只是打保守的防衛戰,所有意識形態的鬥爭和對戰,都需要積極主動地宣揚自身的優勢和想法。外國記者會本身是一個利用會員制開設的會所,世界各地的新聞編輯和記者都會在此聚集。不論是周日的中午,下午還是傍晚,你都會見到不同國家的外媒代表的身影。大家聚在這個中環小地方交換想法,分享資訊。內裡的佈置、用餐確是不俗,筆者也不時到記者會聽講座。重點是,何以中方沒有一所類似的大樓,把國際和本地媒體都聚起來。
趁著這次事件,筆者建議外交部和中聯辦在香港設立類似外國記者協會的組織,定期聯絡本地和海外編輯和記者,並舉辦論壇、講座,搶回主導權。一國兩制、大灣區、一帶一路以及無數的政策和倡議,中方都應該不時與媒體朋友交流和分享想法。而且應該學習別國的做法,定期把優秀的媒體人員送往培訓、考察和學習。筆者一些朋友到過倫敦受訓,一個月的新聞課程費用全免,包機票食宿。朋友學懂了最新的媒體趨勢,大數據應用和如何跟意見領袖打交道。在課堂中也認識了不少非洲、東南亞和日本的媒體朋友。另外,新加坡的記者會不時會舉辦考察團,讓行家到外地走走。
特區政府新聞處也應該多做類似的工作,定期聯絡媒體朋友聚聚,而不單純是工作交流,發新聞稿,官式地發樣板回應,而是多點與他們交換想法,並游說官員多跟媒體朋友聚聚。既然一個時代雜誌都否定的政黨都能掀起風浪,何以掌握國家資源的部門都不走前一點,與民眾、媒體和持份者多接觸,然後傳遞要說的想法和加強市民對國家和一國兩制的認識和了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