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霆:居屋落成量不足 如何是好?

2018-08-28
朱浩霆
Roundtable Education 成員
 
AAA

居屋12.png

房委會近日公布,四年後公營單位落成量只有不到15,000伙,遠低於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出現如此困局,主因是上屆梁振英政府沒有看清形勢,在公屋居屋和私樓的供應都做得不足,致使出現當前困局。意想不到的是問題如此嚴重,2022/23年度只有1,500個居屋單位。如此情況,讓林鄭月娥只好將私樓地換成公營房屋地,但這又導致私樓未來供應出現斷層。

房屋供應不足 政府才是最大責任人

奇怪的是,社會不論是建制、泛民和評論員,似乎從來沒有對政府作出監察,而是不停對土地大辯論各種方案加以攻擊、批評,又針對本地各個地產商、內地買家,認為他們是問題所在,這讓筆者百思不得其解。地價由政府決定,私樓在全世界都是按著市場機制運作,如果公屋供應不足,按揭比率要求過高導致上車不成,到底是否政府和金管局應該負上較大責任?

新界東北的土地爭議,上屆政府把環保人士,泛民和政府放在對立面,致使整個發展遲了最少三年。洪水橋,元朗南等地的發展,上屆政府也沒有為規劃署加人手處理。面對如此困局,政府竟然還要考慮到底要不要收回高球場用地,閒置的政府用地也沒有好好利用,到底政府的官員在想什麼呢?

現叫人搬去大灣區不切實際 應多管齊下增土地

新的房策確實比過去五年都來得好,但推出的居屋數量實在太少,未來應當加快推動放寬居屋轉售,同時把公屋轉租為買,推動和重啟置業階梯。有些無知的評論員鼓吹港人到大灣區買樓置業,然後平日留在香港上班。如果單純是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工作和生活還好,無視一般本地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需要和交通時間,稅務安排等,現階段到大灣區買樓然後回到香港上班,當真是不可行的方案。

未來居屋落成量不足,林鄭月娥只能加快步伐填海,積極想想收回部分高球場,以及放寬按揭比例和逐步釋放二手市場的供應,這樣才能回應市民住屋需要。正如林鄭月娥所言,施政報告不能交白卷。筆者期望政府能加快腳步,參考最新港大研究,藉著土地區劃整理和土地債券,大幅度加快新界私人土地的流轉和發展。用上研究員的分析,只要釋出新界約1,000公頃的私人土地,就可以增加約30萬個房屋單位。這不單可以為政府帶來大額的補地價收入,而且可以很快解決公屋供應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其實現在世道都是打一場「認知戰」!香港算是在認知戰很激烈的戰場,近20年我們不單只政治的概念曾被扭曲,甚至置業和奮鬥概念也被扭曲!要振興香港市場,首先要確保一些價值觀念得到維護,筆者認為香港的置業概念和奮鬥文化是出了問題,甚至港人對服務的承諾亦不及以前。在這「認知戰」中你扮演甚麼角色?我們見到不少既得利益者的打手,亦有人云亦云的群眾,也有不滿現狀的發洩者,亦有希望從唱淡中得益的投機者,筆者仍然堅守說我認為的真話,至於是否正確,那就交給時間和看官決定了。

    汪敦敬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