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劉鳴煒言論為何惹火?

2018-08-31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lau1.jpg

自華人置業主席劉鳴煒出任了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之後,媒體都特別喜歡找他做採訪。因為每次劉鳴煒都會發表一些偉論,引來各界非議。好像近日出席了港台節目《講錢。講呢啲》,便指出香港社會對年輕人的理財教育不足,又提及自己的理財教育來自父母,並憶述自己10歲時,父親曾送他十萬港元,但他半年也沒用過那筆錢,最後存入他和母親的聯名戶口。

席間,劉鳴煒又重提當年他建議月入1.5萬元的人,「去少次日本、睇少套戲」,每月儲起3000元累積作首期的言論。他強調自己當日的一番話,是想說明要儲錢時,就要犧牲某些消費和開支。他又表示自己一直堅信,買樓、創業和讀書等,通通都要儲錢,即使儲下來的錢買不了樓,也能應付其他需要。

使人感受到貧富差異

相關的言論惹來了不少負評,筆者則想先講一句公道說話。其實,劉鳴煒主張人們「應花得花,應省得省」,父母有責任教育下一代理財觀念,以及強調儲錢的重要性,本身其實很有道理,甚至是上一代的老生常談。筆者亦傾向相信,這些都是他信奉的理財心得,並且真誠地希望分享這些心得。然而,為何他的言論,總是引起非議,甚至惹來部份年青人的負評和反感呢?

劉鳴煒的第一個問題,在於他的表達技巧和方式。以劉鳴煒提及自己小時候收到父親的錢,半年內能夠忍住手不動分毫,最後把錢存進銀行為例,如果他沒提及父親給了多少錢,相信惹來的爭議會少很多。筆者不認為他此番話是「炫富」,而是不經意地讓其他年青人強烈地感受到,自己跟劉鳴煒之間巨大的貧富差異,大家根本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富二代」教人理財?

這便引伸到第二個問題,由於劉鳴煒跟其他年青人的起跑線不一樣,人們難免覺得劉鳴煒「離地」,不明白其他年青人現時所面對的生活壓力和財政困難。不諱言的說,即使劉鳴煒今日在社會上的成就,背後確實有着他本人的不斷努力,他跟其他人的階級分野,以及他的「富二代」身份,已使到他不適宜分享自己的理財心得。

那已不是純粹的說話技巧、措辭和態度問題,也不是他講得有無道理的問題,而是身份和說服力的問題。說得白一點,一個人白手興家,他/她出來分享理財和置富心得,別人會覺得對方的話有說服力。你是一個「富二代」,即使你真的知慳識儉,你把家族的生意推向另一個高峰,即使你想講出來的理財心得,跟那個白手興家的人一樣,但是你的背景,已使你喪失了教人怎去理財的說服力。

不知民情的「離地」

當然,劉鳴煒最致命的問題,是人們覺得他「離地」之餘,他確實真的很「離地」,而他又背着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的頭銜。重申一次,筆者仍是相信他勸人儲錢,「應花得花,應省得省」,出發點其實是好的。可是他似乎並不明白,部份年青人變成不願儲錢的「月光族」,未必是純粹因為他們「使腳唔抹腳」,而是喪失了儲錢的動因。

當香港連續七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港人要不吃不喝約18.1年才可置業,而置業又一直是香港的置富階梯的時候,大部分年青人上車無望之時,他們還有着儲錢的動因乎?即使他們聽劉鳴煒的提議,每月儲起3000元存起來,這筆錢又怎能跑贏通脹而不致貶值?

那麼,究竟現時的「月光族」,有多少人是胡亂揮霍,有多少人是索性把錢花光,也好過存起來等將來貶值,劉鳴煒清楚不?作為青年發展委員會的副主席,劉鳴煒的基本責任,是觀察年青人的消費和理財習慣,從而他們現時面對着什麼經濟問題或困難,並將問題反映給政府。分享自己的理財心得,或者一味地勸導青年人儲錢,不論出發點是否良好,也不是劉鳴煒應該做的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社會需要加強對少數族裔的教育和提倡共融。這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教育少數族裔下一代了解自己作為香港市民的義務和權利,要多關心和支持少數族裔青少年的成長發展。同時,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包容性的環境,讓少數族裔感到被代表和重視。通過讓少數族裔青年融入香港社會,他們可以感受到成為香港人的歸屬感,並培養愛香港的價值觀。。

    歐陽鳳盈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