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孽‧影評】李美:劇情+恐怖--破慣例?半鹹淡?水準上乘!

2018-09-14
 
AAA

scare1.jpg

《祖孽》電影劇照

坊間對《祖孽》的評價兩極,理由十分簡單。如果大家抱持睇恐怖片的期望入場,肯定會失望一半;如果大家喜歡看劇情片的話,則又會失望一半。因為,本片比較與別不同,是一齣「劇情鬼片」;《祖孽》的劇情與恐怖並重定位,到底是成功打破慣例?抑或只是半鹹半淡?

所謂「劇情鬼片」,「劇情亅是形容詞,「鬼片」是名詞,顯示電影始終以劇情為輔、以鬼片為主。然而,必須強調,本片的劇情部分毫不遜色,筆者甚至敢說,若然電影乾脆抹去鬼片元素,則《祖孽》絕對有能力成為新一齣《廣告牌殺人事件》,至少可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劇情片。究竟戲中劇力如何澎湃?角色間的牽引如何尖銳激烈?筆者自然不會於此不含劇透部分多談。只能夠說,本片的劇情部分絕對比一般鬼片為多,觀眾誠宜做足心理準備,入場觀片不是純粹「嚇嚇」那麽簡單。

不過,《祖孽》還是一齣鬼片,意味恐怖元素仍為電影主菜。當中,要成為一齣成功的恐怖片,就一定不能被「嚇慣了」的觀眾預估到「驚嚇位」。例如:鏡頭刻意將焦點移向右面,鬼怪卻突然在左面出現之類,今時今日恐怕已難令觀眾害怕。《祖孽》的驚嚇程度有多高?不同膽量者或有不同評價,然而,片中肯定充份做到出人意表。畢竟「俾你估到,這仲叫鬼片」?此外,本片的畫面佈置、燈光效果、音效配樂等等,亦做到一貫荷李活的高水準,恐怖氣氛肯定是一流的。

只可惜,冀以「劇情鬼片」來打破荷李活恐怖片的慣性,始終不易。想要兩邊討好的,搞不好就易兩邊不討好,以致出現半鹹淡之窘。劇情與恐怖,究竟如何有效結合?電影宣傳又有否給人錯誤預期?凡此種種,都關繫到電影的成與敗。

總的來說,《祖孽》作為一齣原創電影,而非甚麼甚麼的續集或前傳,甚而有勇氣帶動新劇種登場,兼且由劇力到恐怖感都水準偏高,筆者對此還是高度評價,給予至少4星評分。若然本片引來其他電影的爭相效法,則可望進一步挑戰4.5星至5星寶座--惟觀乎坊間反應,這方面仍然路途遙遠。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祖孽》的劇情有點複雜,縱然是以順序法形式展開,但倘沒搞清「前因」的話,就難看懂電影講述的「後因」。故此,且讓我們先來「案件重組」,由頭重新釐清故事脈絡:

追本溯源,故事始於外婆Ellen加入邪教組織,而這邪教的魔王Paimon想借男丁轉世,Ellen理所當然希望魔王降臨她的家裡。起初,Ellen想奉獻自己的兒子給魔王,亦即片中女主角Annie(Toni Collette 飾)的哥哥,可是,他卻不堪邪教侵擾而自殺身死。於事乎,Ellen唯有將希望寄在Annie身上,希望這位女兒為她誕下男孫。當這位男孫Peter(Alex Wolff 飾)誕生之後,Ellen還雀躍得想親自哺乳。過程中,Annie多少意識到母親的「不對勁」,因而也在潛意識裡抗拒自己的兒子Peter,並且相對地偏愛自己的女兒Charlie(Milly Shapiro 飾)......好了,補充過上述「前傳」,就可更好連接到電影一開場的Ellen葬禮,以及理解後來這畸型家庭裡的一切怪事。

《祖孽》的英文名為《Hereditary》,台灣將此譯為《宿怨》,內地則直譯為《遺傳厄運》--無論如何,裡面所涉的「遺傳」和「世襲」,至少涉及兩個層次。一,是指兒子Peter為何帶有「原罪」,母親Annie明顯偏愛女兒Charlie;背後原因,正是基於外婆Ellen,她令Peter一出世甚至出世前已為母親所憎惡。二,是指這家人為何被邪教盯上,並因而衍生種種不幸;背後原因,同樣源於Ellen加入邪教,導致她不干事的後代惹禍上身。換言之,Ellen乃是一切怪事的「遺傳」和「世襲」的根,而這個家庭亦注定「遺傳」和「世襲」相關厄運。某程度言,本港的「祖孽」譯名透過「祖業」來「食字」反過來表達「孽緣」,誠乃各名字中最佳翻譯,甚至勝於英文原名。

上述兩個層面,亦為戲裡的「劇情鬼片」定位骨幹。電影的前半部分,調子無疑屬於劇情片,主要講述這個家庭之怪。尤其是圍繞Annie的方面--她對母親、她對兒子、她對女兒,為何會抱持如斯奇異的情感?一切都是Ellen的錯。尤其在Charlie突然死亡之後,Annie對各人的矛盾更變得白熱化。由「兇手」Peter的不安與恐懼,到Annie的既感悲憤又無處宣洩,以至父親Steve(Gabriel Byrne 飾)不得不強裝鎮定和不得不充當和事佬,戲中的人物描寫都非常有力,也花費了比一般鬼片更多的篇幅;其中,導演還刻意用上大量臉部特寫,來凸顯不同人對Charlie之死的精神面貌與衝擊。筆者拿本片與《廣告牌殺人事件》比較,不但由於兩者的背景相似,更大原因是兩齣作品的心理描寫皆很出色。到此為止,《祖孽》如果再循此脈絡走下去,已不失為一齣上乘的劇情片。

電影調子的驟然轉變,源於Annie被邪教份子Joan(Ann Dowd 飾)刻意搭上,繼而開始出現靈異事件,靈異元素後來且不斷升級,最終並以邪教祭獻儀式收結。在不含劇透的部分提到,本片存在出人意表之處;其中最大一處,乃在恐怖片各主角遲早死亡的基礎上,電影怎樣安排各主角在不同的時間點和基於不同的原因死去。戲中第一名死者Charlie,或許無人料到,她會在趕赴醫院的車途中、並且以戲劇化的斷頭形式死去吧?這一幕之令人意想不到及印象深刻,電影還進一步以Annie所製模型場景來強化。至於第二名死者,電影一直所鋪墊的是哥哥Peter,包括透過Charlie的通靈畫、Annie對哥哥的聯想、以及Joan在校門外的「詛咒」(其實是「念咒」?)等來「誤導」觀眾。但誰又料到,第二名死者竟然是父親Steve?何況,當時電影正在引導的,乃焚書後著火的應為Annie而非Steve?來到第三名死者Annie,她的死卻竟發生在「被附身」追殺Peter的時候,即是作為「追殺者」的她卻反而身死,而死亡方式且是駭人地自己割掉自己頭顱!配合Annie當時的可怕表情,這幕恐怖感亦令人留下極之深刻的印象!最後一名死者,則是原以為一早應該死去的Peter;挑剔地説,他的死略嫌有點「簡單」,只是在目睹Annie割頭後忽然自己跳窗墮斃。惟更壓軸的,乃Peter走進樹屋內的邪教儀式,兩具斷頭屍體既恐怖地重現了,終極魔王Paimon則以Charlie所擅長的恐怖人偶方式呈現......

走筆至此,《祖孽》肯定不屬二三流電影。畢竟,一齣「有劇情的恐怖片」,一定比「無劇情的純恐怖片」為佳。而且,在角色設定方面,戲中倘無前段的人物描寫,亦不可能有後段的凌厲後勁。難道無端白事隨便讓一堆人死,又或隨便找些路人甲乙丙「領便當」,才是高手處理嗎?不得不提的,還有戲裡大量的伏筆與符號,開首鋪墊部分所充斥的懸疑感,到後來非但都逐一有力回應了,電影亦成功藉此神秘感來強化喧染了恐怖感。

但有點遺憾,就是《祖孽》的「二分法」劇情鬼片處理,即過份刻意地分開劇情與恐怖兩個段落,不夠融會貫通、你中有我,便跟《閃靈》、《觸目驚心》等存在相當距離,即使是討論宗教的層次亦比不上《驅魔人》及《魔鬼怪嬰》等。《祖孽》除了兩頭不到岸,兩岸鴻溝亦嫌太大--談親情既是到喉不到肺,在劇力最高處卻居然改變筆鋒,由描繪家人矛盾扭轉為加插怪力亂神;講恐怖又被前段的講故事調子沖淡,難免令專程入場的恐怖片粉絲呵欠連連,覺得相關劇情部分過份冗長而被悶壞。

說到底,《祖孽》的「劇情鬼片」其志可嘉,旨為恐怖片的故事與角色賦予更深層的靈魂,而非淪為又一齣便宜地套個續集和前傳銜頭就大賺特賺的「類型片」。只不過,電影的平衡工作尚未拿捏得宜,觀眾亦不容易一下子接受過來罷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