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匯傑:安倍首相去北京談什麽?
有人説:中日全面合作可以領導世界。日本首相即將訪華,這次雙方首腦會面,無論對於安倍還是習近平主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改善中日關係對於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特別是現在美國的政策不穩定,特朗普實行美國優先政策前提下,安倍到訪北京會否震驚世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日前,筆者採訪了研究中日政治、外交的著名學者東洋大學終身教授王雪萍,她介紹到:日本以前的戰略是聯美制華,很明顯在特朗普政權下,聯美制華成為很難實現的策略。而且,美國對安倍政權,在經濟貿易方面給予了比較大的壓力,安倍希望通過改善中日關係,再改善經貿關係來增加對美談判的籌碼。同時在他上台以後快六年了,這麽長時間內,中日關係一直不是很好。日本經濟界其實一直是期待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正好趁着現在中國方面也有這樣的意願,希望能夠突破和中國這些年間的僵局。
打開對華關係是安倍翻身機會
安倍爲什麽選擇在這個時候去中國?她解釋說,主要是以前,包括習近平主席在內的中方沒有給安倍機會,也是因為安倍一直以來,把中國作為他最大潛在敵人。所以,在安倍上台之後積極保持與奧巴馬政權的關係,又與印度和周邊國家頻繁互訪,他的很多政策都是在針對中國。可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日本的對美政策,可以說是失敗了,特別是在貿易談判方面,取不到他想要的成果。那麼現在,打開對華的關係,反而成了對美談判的一個重大的突破點。所以,對安倍來說,現在是他翻身的一個最佳機會。對中方來說,現在打開中日關係,也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她説,據日方觀察,其實安倍上台之後,中方一直試圖改善中日關係,問題是在以前,日本沒有放平姿態,所以中方難以單方面成事。而且,以前中日關係惡化的時候,中美經貿關係還保持良好的狀態,日本對中國來說,雖然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但是他的分量並不是特別重。現在中美貿易戰已經打響並不斷加深,中方也需要與美方談判的加一些籌碼,那麼改善中日關係,增加中日經貿的比例,實際上對中國來也是增加對美談判的有利條件。所以,現在對中日雙方都存有迫切改善關係的需要,可以說最大關係還是對美關係,在其中看中日關係。中日兩國在談判的時候雙方的腦子想的都是美國。所以說,現在是美國給中日兩國製造了合作機會,使得雙方不得不放下身段坐下來談,其實最近已經可以察覺到很多進展,也就是因為有了進展,現在安倍和習近平才可以見面。
她説,這次估計全方面談的可能性比較大,互相投資的領域,汽車領域(特別是電動汽車),半導體技術領域,環境技術合作方面的領域可能性很大,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環保技術合作,因為日本企業很多時候不願意做轉讓,只能做合作。比如中日合作最近電動車的充電池要統一規格,這就是一個大手筆,中日統一之後,基本全世界的規格就要跟着中日走了,那就意味着未來中日將在電動汽車方面領導世界。以前中日兩國都是各做各的各爭第一,現在中日如果可以合作,就意味着世界其他國家都要跟着中日走。日本在這方面規格,以前都是跟着美國走的,可是現在跟美國沒法談了,而且現在電動汽車行業,中國應該是最強的,所以現在日本跟着中國走,證明日本現在開始務實了。因為有了美國的不安定的因素,他要務實,去和中國合作,來取得在商業上的利益。安倍需要連任,還希望修改憲法 ,為了連任,為了修改憲法,他必須要做到的就是讓經濟維持好的發展態勢,那中美貿易戰的情況下,受到影響的情況還是很大的,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就是中國。對於日本商家來說,能夠多和中國合作的話,對於日本將來的經濟發展是有巨大的作用的。
特別是外銷這一方面,能夠突破對中國的出口,日本希望維持到的2020年2021年左右,如果有可能維持下來,那麼安倍想做的修改憲法就有可能達成,所以說,緩和中國的關系對安倍非常重要。
(二)、半導體合作,目前日本的半導體技術還是很強的,可是日本和美國都是對中國都非常警惕,怕中國的半導體技術超過日本。半導體這一方面,中國希望和日本合作。中國對美投資的政策,其實在這兩三年內徹底失敗了。中國希望投資的很多都是,去買那些高科技的產業技術,可是對日方面呢?今後想對日投資也好,對日政府也好,他們雖然非常警惕,但是,還是有突破的可能的。日本包括半導體行業在內的,電子半導體行業確實不景氣,商家希望找的好的技術合作夥伴,如果和中國關係改善,起碼中方希望能夠達到和日方的關係改善之後,日本政府不能表面上非常明顯的去阻止,有一些投資可以不完全去收購這個半導體的東西,但可以和他做合資啊,做一些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就可以達到一些技術交流取得一些技朮突破,這對中方也是一個動力。
現在很多中國的公司都希望來日本投資的,但是很多公司到日本投資的目的都不是來日本進行銷售,或者是打開日本的市場,而是希望在日本做研發中心,僱用日本技術人員去幫助中國做技術研發,學習一些日本的技術上的長處,這點以前中國的公司做的都不是很好,起碼中國政府給他們的後備服務做的不是很好,我想這次中日關係的改善之後有可能提高這一方面中國政府的力度。
(三)、環保合作,這是中方日方都需要的。中方需要日方的技術,其實很多環保方面的技術中方已經是吸取了,可是這些環保技術應用上的一些方法,不光是技術怎麽去推行,具體的方法也需要一些日方的公司提供一些經驗,因為日方在環保方面已經走過中國這條路,也是吃虧了很多年,除了技術,也有一個政策的改變,政策力度如何到位,還有怎麽取得當地民眾的支持,怎樣去改善民眾的意識。其實日本民眾以前是沒有環保意識的,也是在這四五十年間才培養出來,如何培養這種環保意識也是值得中國去借鑒的。除了日本政府,推行環保技術的公司也希望把這些經驗推廣到中國,以便賺更多的錢。比如做環保推行的顧問,可以收取傭金。把這些做法傳到中國,不光是幫助中國,在中國取得成功,就可以將經驗應用到印度,東南亞,南亞,中亞。其實現在在東南亞,南亞中亞這些國家都有環保問題,現在等於投資和推廣這些技術都是在中國,那如果在中國做得好的話,可以拿到其他國家,是日本開拓亞洲市場的一個起點,對日本公司也是有利可圖的。對於很多日本公司來說不是一項技術,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
今後,甚至在中東,特別是在印度,如果可以運用這些在中國推廣的經驗的話,日本企業會有非常大的商機。比如現在的印度環境問題比中國還嚴重。但印度的經濟正處於發展的階段,印度人和印度政府還不願意接受大規模的環保治理,仍需要等待時機。所以現在日本公司在中國的成功經驗可以到時複製到印度。
(四)技術研究合作,日本應用技術在世界上仍具很強的競爭力,應用技術上日本有很多很好的技術人員,中國有很多很好的公司,是希望在日本開研發中心的。因爲中國即將面臨高層次人才工資上漲的需求,可是在日本,卻看不到技術工作人員在一二十年之內會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中國,估計高層次技術工作人員的工資,再有十年左右,絕對是要高過日本的,如果中國需要研發一些比較細致的工作,反而是拿到日本來做,會達至低成本,高效益。
(五)一帶一路的合作,日本希望可以有選擇地提供技術融入,而中國提供資金,互利互惠,共同帶動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而且,將來有一些中國的製造業工廠,甚至都有可能會搬到日本來。在中國,日本製造的產品,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日本的製造業工人工資並不是很高,但中國工人的工資一直在上漲。所以有些製造業,有可能在日本利潤率更高。現在有一些中國公司已經開始把一些小工廠開到日本來了,把日本製造的產品拿到中國去賣,或到東南亞去賣,或許今後會成爲新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