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改變嫡出庶出 民企方有春天
面對中美貿易戰衝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去槓桿收緊流動性,加上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甚囂塵上,掀起新一輪國進民退的爭論,民企老闆憂心忡忡。習近平上周親自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且發表講話,試圖給民企「定心丸」,一句「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折射出民企困境的根源。
這是最高領導人最近四十天內第五次就民營經濟表態。此前,他分別在東北考察、給民營企業家回信、在廣東考察、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力挺民營經濟。官方媒體連續發表評論文章造勢,稱民企座談會召開既有「里程碑」的歷史意義,也有「指南針」的現實意義。中央統戰部、央行、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工商聯等部門以及地方政府,也馬上紛紛表態支持民企,並且陸續推出政策。
民企從前不被當作「自己人」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民企已經「水深火熱」,持續下去危及國家經濟。最高領導人安撫民企是「自己人」,也道出民營經濟雖然創造了中國60%以上的GDP,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實際上此前並不被當作「自己人」,只是「庶出」。
嫡庶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度的一種,妻子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分為正室和妾,這種差別就是嫡庶之分。嫡出是指正室所生子女,庶出則是妾所生子女。毋庸諱言,國企享受著「嫡出」地位,一些大型央企更洋洋得意自稱「共和國長子」。
過去幾年,在「壯大國企」、「做大做強」、「國企姓黨」的主旋律之下,國企無論是貸款、拿地、優惠政策,都得到官方極力扶持,甚至補貼。國有企業重點本應投於公共服務、環保、科研等領域,在市場中有「公共品」的屬性,然而近年憑著「嫡出」地位,過度擴張,甚至干預市場的現象,遠超出「公共品」的範疇,擠壓民企發展空間。
國企過度擴張擠壓民企發展
在實際操作中,官方在民企強行建立工會、甚至黨組織,鼓吹民企職工要「共同參與企業管理,共用企業發展成果」,令人擔心會否又來一輪公私合營。加上環保、稅收、社保、抽貸等重重壓力,令私營老闆壓力山大。
正如習近平在座談會所說,民企遭遇「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緊接著又是三道門: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接下來,去產能、去槓桿執行不同標準,戴著有色眼鏡落實政策,不問青紅皂白對民營企業斷貸抽貸。
不滿國企享受特殊地位的不僅是民企,還有外資,歐美日因此聯合指責中國搞「不公平貿易」。央行行長易綱近日在國際銀行研討會上的發言,說下一步為解決中國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將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
釋放樂觀信號並不是最難,最大問題在於,政策立足點是短期還是長期。善待民企,必須淡化所有制,真正對國企、民企、外資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唯有改變「嫡出」「庶出」的觀念,真正將民企當成「自己人」,民企才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