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從警戒線逼近動亂線的香港堅尼系數

2018-11-21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poor1.jpg

時事短打 鮑渤

政府統計處公佈香港最新貧窮情況。去年貧窮人口近138萬,貧窮率突破百分之二十。粗略計算,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窮人。

奇怪的是,筆者聽到這個新聞首先想到的,不是香港人有多窮,而是香港人有多富,是那種富得流油富可敵國的富。

今年九月,Wealth-X最新出爐的《全球富豪報告2018》指出,在香港,淨資產達2.35億港元(3000萬美元)的有一萬多人。在世界排名前五名的富豪之都,香港力壓紐約、東京、洛杉磯、巴黎,雄踞榜首。多年來一直雄霸歐洲最富之城的倫敦,因為脫歐拖累已被擠出五強。

香港是全世界最盛產超級富豪的地方,是按人口比例擁有最多勞斯萊斯的城市。記得年前阿里巴巴的馬雲來香港「敲門」,在山頂的白加道花15 億港幣買了個房子,賣家是被譽為李嘉誠「軍師」的袁天凡。折算成每平方米的價格是136 萬。這個價格創創下香港每平方米最貴、全球第二高的紀錄。政府目前劃出的貧窮線,是一人住戶月入4,000元,二人住戶9,000元。可見貧富之間,是天壤之別。

香港富豪們驚艷世界的這類壯舉,多得不勝枚舉,同樣多的是草根階層的滴滴辛酸淚和聲色犬馬背後的無聲歎息。維多利亞港兩岸的璀璨輝煌,與油麻地深水埗土瓜灣的籠屋和劏房,相輔相成。所以說香港是天堂與地獄並存的地方。

記得特區政府正式宣佈香港第一條貧困線的定義與標準,是在2013年。在參考了歐盟、國際經合組織的標準,把入息中位數的五成定為貧困線的基準。也許很多人忘了,當年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身兼「扶貧委員會」主席,特首梁振英還信誓旦旦每年搞一次扶貧高峰會,但效果如何,市民有目共睹。今天看到有媒體評述,扶貧措施「止血但不痊癒」,梁振英、林鄭月娥兩屆政府是「越扶越貧」。

ed0921c1.jpg

世界上存在「籠屋」的地方恐怕不多了,人均GDP排在亞洲前列的香港,卻不缺乏這種慘不忍睹的用鐵籠把自己鎖在其中的居所。八年前,信心滿滿的筆者在China Daily 寫過一篇題為「哪位特首是籠屋的歷史終結者?」(Which CE will be the terminator of cage homes),現在看來是想多了。

上世紀初,意大利學者科拉多·堅尼(Corrado Gini)提出一個用以反映貧富差別的收入分配指標,後世稱為堅尼系數。介乎0和1中間,數值愈大,反映住戶收入差距愈大,收入越不平等。香港每5年公布一次堅尼系數,最新公佈的數據是2016年的0.539。

如何解讀這個數據?根據聯合國的指引,0.3以下情況良好,0.4是「警戒線」,0.6以上則有可能引發社會暴亂。

如果橫向比較,香港在發達經濟體中的堅尼系數最高,冠絕英美澳紐。在亞洲區,香港的貧富懸殊程度超過大陸、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自有記錄以來,香港堅尼系數一直高於警戒線,逼近UN所說的「動亂」線。多年來,香港社會時有反對「地產霸權」的聲音,「仇富」心理日熾。這個問題,政府不可等閒視之。

世界正步入一個將財富分配問題視為最迫切社會政治議題的時代。專門探討貧富懸殊的法國經濟學家、「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上個月訪港時提出忠告, 2011年爆發的「佔領華爾街」社會運動,實際上是「99% Vs 1%」的鬥爭。在這個世界,百分之一的人,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

任何社會都需要尋找有效的手段去實現公平與正義,但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手段。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貧困人口減少了大約7.5億,被視為世界奇跡,北京的中央集權體制在減貧方面功不可沒。作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的香港,情況有很大不同。

但在筆者看來,鄧小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名言,非常適用於香港。這兩手,卻是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見的手,與錢德勒(Alfred DuPont Chandler Jr. )的看得見的手,才能醫治資本主義帶來的痼疾。

 

 

延伸閱讀
  • 現時,公屋輪候冊設有入息及資產限額,符合資格便可提出申請。筆者認為,可採用貧窮線的基準,在每個家庭人數的類別中,處於貧窮線以下的申請者可縮短「上樓」時間,如同樣提早6個月獲配公屋單位,直接讓較貧窮的家庭,及早入住公屋,以改善居住環境及減輕經濟負擔。

    招國偉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