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柏濤:創業有什麼成功秘訣?

2018-11-22
杜柏濤
資訊科技公司創辦人
 
AAA

start1.jpg

楊偉雄局長最近分享了一些對年輕人創業和本地創科發展的看法,有一點非常認同,就是創科最重要是要有過程。當中有成功,亦有機會失敗。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就此失去信心、不再嘗試,那就永遠沒機會成功。

美國不少偉大的創業家都經歷過波折,蘋界創辦人 Steve Jobs,Tesla的 Elon Musk,都有高低起跌,更不用說千萬個努力創業,刻苦經營的例子。在過去十年,我也創辦和開發了不少業務,當中有成功,有落差,但慶賀遇到不少好人和前輩幫忙。

香港的創科環境其實不比其他地區差,初創企業在三年間翻了一倍,由1,065間上升到2,229間。而不少初創企業家都未必有資本去發揮創意,近年興起的共享工作間(Co-working space)提供了不少的機會給年輕人發揮創意。最近政府提出的計劃,也得到不少發展商如新地、太古、基匯資本及Wave等的參與,以低成本提供空間給年輕企業家。工作環境好,又有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聚在一起,著實不錯。

我也認為,除了土壤和資源重要以外,創業也要找對行業和趨勢才成。最近我開了教室,培育年輕人認識 STEM,為的就是鼓勵他們抓緊市場脈搏。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8未來就業》報告,自動化技術和智能科技的發展未來將取代7500萬份工作。而隨著重新規劃機器與人類的分工,將會有1.3億多份新的工作應運而生。這代表了香港未來的發展不再局限在舊經濟,政府和企業都要看看幾年後,新工作崗位需要什麼人才,今天就要著力培育,而初創企業就要找住人工智能、醫療科技等的行業發展機會。

前幾年初創流行搞項目和專注改善舊經濟效率,但我看未來幾年,初創人士不妨看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等,這些是全球爭奪人才的領域,也實證是經濟新動力的來源。

筆者也樂見近年私營企業、學界、民間的積極參與和投入,政府也一步步增加資源的投入。初創企業家不妨多加入一些團體、商會,結合大家的力量和資源,在未來幾年一起為這城市努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