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尖沙咀古蹟處處 鴉片戰爭你了解幾多?
(政府新聞網圖片)
尖沙咀是九龍半島南端的一個海角,在地圖上看就像一個尖了出來的嘴,後來因方便把「嘴」簡化成「咀」,因而得名「尖沙咀」。尖沙咀位於是沿海地區,是英國人最先上岸和開發的地方之一,更成為引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改變香港的命運。
清末時,英國商船停泊在尖沙咀,有英國水手上岸酗酒,酒醉後打死了尖沙咀村民林維喜,當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包庇英國水手,隱瞞林維喜死因,林則徐要求義律交出兇手,義律拒絕,林則徐就下令禁止中英一切貿易,更進一步驅逐英人出境,停止供應英人食物,史稱「林維喜案」。之後中英雙方在九龍有幾次武裝衝突,揭起鴉片戰爭的序幕,埋下了日後香港割讓英國的伏線。
約1908年的尖沙咀區及諾士佛臺。(政府新聞網圖片)
地理位置優越 成軍事重地
英軍佔領香港後,發現尖沙咀地理位置優勝,就在尖沙咀大量圈地,劃為軍事重鎮,並將原本居住在水警總部及威菲路軍營一帶的原住民驅趕至油麻地。因此尖沙咀現時仍留有不少與軍事有關的歷史文物古蹟,如砲台、尖沙咀前水警總部等。
提起前水警總部,不少人可能會有些陌生,但若說起「1881 Heritage」就是水警總部的前身,大家就應該明白了。前水警總部建於1884年,是現存最古老的政府建築之一。整組建築包括主樓、馬廄及報時塔,日佔期間於水警總部前草地下建有大規模地下通道;二次大戰後,為安全起見,封閉地下通道,及重鋪草地。其中報時塔可謂整座水警總部最具特色之建築,在1885至1907年間,時間球塔為維港上遠洋來港的船隻提供報時服務,讓船隻調整其航海天文鐘。
重要報時工具
但在1907年,天文台興建俗稱「大包米」的訊號塔,將時間球搬入訊號塔。訊號塔塔身呈方形,角位捨用常見的方角,採用雅致的斜削角。但隨著無線電報的普及,訊號塔日漸不合時宜,最後於1933年被淘汰。
火車站只剩下鐘樓
另一個被淘汰的歷史建築,還有尖沙咀火車站。昔日的尖沙咀火車站是歐亞鐵路的東方終點站,旅客可以從尖沙咀上火車轉去廣州,再乘火車去北京、大連,去西伯尼亞,連到俄羅斯及歐洲。在香港島與九龍交通只有渡輪服務的年代,不少人都會使用鄰接的天星碼頭搭乘天星小輪來往中環。人來人往的地理優勢,更吸引嘉道理家族在車站對面興建半島酒店。可惜尖沙咀火車站已被拆,只留下地標鐘樓和五條羅馬石柱,成為香港的地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