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公民黨應該仔細考慮未來發展

2018-12-20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civil.jpg

香港電台資料圖片

今年立法會補選戰,建制算是獲得大勝。突破了多年來泛民直選必勝的迷思。泛民的慘敗讓老一輩的選民感到意外,但如果從八十後,九十後年輕人角度看,則完全不感到意外。當然不少評論員各有看法,也有不少事後孔明的說法,但只要從公民黨近年的變化,就明白箇中因由。

當年大堆頭的律師們組成關注組,然後加入不少學者和年輕人組成的公民黨,有熱情,也有理念,當年憑著極高的支持率,專業形象等,把建制打得落花流水,更成為了民主黨後又一生力軍。而當年多個大型的議題,普選、二十三條,到後期梁振英政府不得民心的表現,都成為了公民黨選票的基礎。可是,當梁家傑退下火線,湯家驊自立門戶,毛孟靜本土化以後,這個舊時頗有影響力的黨,由楊岳橋領軍後可謂有了變化。

新的路線似乎少了地區工作,也缺少了梯隊,有朋友想從社區主任轉身成為區議員,結果得不到黨總部的支持,只能黯然離開。而隨著香港整體政治氣氛轉趨緩和,選民對於泛民傳統提出的口號和抗爭無感,而迎來的更出新一波對泛民的攻擊、謾罵和批評。當公民黨從昔日希望成為執政黨,到單純成為反對黨而交不出成績,選民和支持者看不到改變的可能,很自然就會離它們而去。

筆者認為,公民黨領導層應及早重整班子,起用有能力和對社區有承擔的黨員,學習其他泛民,以至建制政黨,多在社區深耕細作,不能夠認為專業人士只談理念就行。選民最需要的是切實的幫忙,弱勢社群需要別人探訪和支援,年輕人從政是希望帶來轉變。

對於建制而言,一個衰落的公民黨無疑是好事,但是從整體議政水平和政黨發展而言,變相建制就不會出現優秀的專業人士來對抗公民黨,這反過來卻是對香港政治發展的壞事。明年區議會將至,以現時公民黨發展的勢頭,隨著港島議席出現險情,新界東支持者流失,九龍西議席也出現危機,公民黨確實應該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以及如何持續有效地吸納新血。社交媒體的運用當然重要,但同時必需顧及社區的發展,了解市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如何在個別議題上與政府合作,推動有利社會的政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對於香港新的政治環境和選舉生態,非建制派顯然並未能適應,心底裡仍然是排抗新的選舉制度,但同時,完善後的選舉制度,絕不可能是「一時」之制,將會一直沿用並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新路徑」,這意味拒絕接受新選制,不只是缺席一屆的選舉,而是永遠隔絕於香港選舉之路,這樣政黨就沒有再存在的需要和意義。非建制派如果接連拒絕參加新的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意思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永別選舉」,這樣其成員就要思考出路問題,不想選的可留下,想選的化整為零,劃清界線,丟掉包袱,輕裝上陣,似乎是唯一出路。

    韓成科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