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解決醫療問題才能提升香港競爭力

2019-01-04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medi1.jpg

香港的醫療問題一直為人詬病,尤其是公營醫院方面的服務嚴重飽和,不少病人需要輪候甚多時間才能到醫院或公營醫療設施覆診,床位不足問題更是領前全世界。有人形容香港的醫療系統為「一流城市,第三世界質素」,這句形容當然誇大了不少,但這也反映了不少人對醫療制度都抱有不滿。

對於富有階層或部分中產家庭來講,他們有錢就可以選擇到私營醫療體系看病、覆診,選擇就較為多,可是對於基層市民和家庭而言,他們就只能選擇公營醫療體系作唯一門路,構成更大的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同時,公營醫療系統之下的員工,包括醫生、護士都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病人多、工時長、待遇欠理想,令到員工流失情況愈來愈嚴重,不過政府亦束手無策,令公營醫療系統問題惡化下去。

現時醫院管理局轄下有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8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分屬在7個地區醫院聯網,在未來仍有不少專科醫院投入服務,而瑪麗醫院、廣華醫院等院齡較大的醫院都會進行分階段重建,屆時將會提供更多床位與醫療服務,可是就算這些設施一一落成,亦無助解決公營醫療體系人手不足,設施不足的問題。因此,政府一方面應該完善公營醫療人力政策,另一方應該盡早展開公營醫療設施的規劃。

在人力政策方面,政府應該逐步提升員工待遇,例如在未來將會有更多醫生、護士人手投入工作崗位,政府應該在增加人手後實現工時標準,讓員工有足夠休息,同時提升醫院設備水平,促使人員可以更快、更便捷操作有關儀器。另外,政府亦應考慮引入在英聯邦體系取得醫生資格的醫務人員,增加香港的公營醫療人手,尤其是在專科方面減輕當下專科醫生所面對的壓力。

長遠規劃而言,政府可於未來的東大嶼都會,興建兩所巨型綜合型醫院,接收長期佔有床位和護理的病人,以及提供專科門診服務,讓香港人可以享有到更新、更進步的醫療服務。另外,政府亦應在各區和東大嶼都會增加私營醫院的土地供應供企業競投,並在標書當中列明部分專科項目的收費,限制私營醫院在已經嚴重飽和的某些公營專科門診服務收金,為市民提供服務選擇。

要處理香港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當然要重視,解決醫療問題,才是真正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的第二層醫療(secondary care)或以上的醫療服務以專科服務為主。

    周尚明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