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心合醫》「中風」突襲 聯合醫院跨專業團隊伴風中同行
大家都以為中風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研究顯示,其實不同年紀人士都有機會受這股強「風」吹襲!
基督教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張家彥醫生表示,近年患上中風的病人越來越普遍,根據世界中風組織的資料顯示,每4個年滿25歲的成年人就會有1位患上中風,同時,中風亦有年輕化的趨勢,在基督教聯合醫院,因為中風而入院的病人當中,大約兩成都是60歲或以下的年輕患者,情況實在不容忽視。九龍東醫院聯網中風科顧問護師余忠諍先生指出,近年亦有不少個案因為滑水、玩機動遊戲、接受頸部按摩,而令頸部血管受到突如其來的衝擊力,導致頸部血管壁撕裂,引致中風入院。所以進行以上活動時,需加倍小心,以減低中風的風險!
「時間就是大腦 (Time is brain)」
「時間就是大腦。一旦不幸遇上這『風』,就要與時間競賽,盡快讓病人得到合適的治療。當腦部缺氧時間越長,身體功能所受的影響也會越大。」張家彥醫生說。
“Time is brain” —— 基督教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張家彥醫生說,治療中風病人要與時間競賽。
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當腦部血管發生缺血或出血的情況,就會令腦部缺氧,腦細胞死亡,以致神經系統受損。所有急性中風患者抵達醫院後,都會經過一系列詳細的專業評估,從而制定治療方案。缺血性中風患者經過嚴格篩選後,合乎條件的病人, 會給予靜脈溶栓劑治療或透過微創手術經動脈血管取栓,目的是希望能夠疏通栓塞的腦血管,為腦細胞重新提供氧氣,減少腦細胞的死亡,從而減低中風帶來的傷害。
張醫生亦表示,中風患者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例如半身功能障礙、失去平衡能力、言語困難、吞嚥困難、認知功能受損、中風後腦癇、抑鬱等的後遺症。
跨專業團隊伴「風」中同行
中風後的復康之路,就如「打風」過後一樣,要慢慢地修復受損的部分。三十多歲的陳小姐(化名),從來都沒有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亦勤做運動,萬萬想不到中風竟然會發生在她身上,令她生命受到威脅。陳小姐及其家人頓時受了極沉重的打擊,中風不但影響她的活動及吞嚥能力,甚至平衡力亦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步履不穩,中風初期亦只能夠臥床及插入鼻餵管餵食。「在跨專業團隊及其家人支持下,陳小姐堅強地一步一步走過復康的路,從醫院回到社區重返原來的生活。」余忠諍說。
基督教聯合醫院的跨專業團隊包括腦神經內科醫生及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學家、社工以及健康資源中心等的專業人士。團隊會針對中風患者的需要,制定全面以及個人化的中風復康計劃。除了傳統復康訓練外,團隊還會採用先進科技以提升治療效果。例如物理治療師會為合適的中風患者提供重複性透顱磁刺激治療,透過電磁波刺激大腦皮層細胞,改善上肢功能的康復;職業治療師為部分中風患者提供模擬駕駛訓練、機械手復康功能訓練;而言語治療師則為有吞嚥困難的病人,進行神經肌肉電流刺激等。
九龍東醫院聯網中風科顧問護師余忠諍先生說,中風科團隊會一直陪伴病人同行。
除了傳統復康訓練外,團隊還會採用先進科技以提升治療效果。
余忠諍說,為了確保病人出院後有足夠的自理能力,跨專業團隊會在中風患者出院前,先進行一系列的專業評估,如有需要,亦會給予建議,以確保病人得到妥善而又安全的照顧,團隊又會提供離院後延續服務,透過中風科護士診所、二次預防中風計劃等等,保持監察他們的康復狀況,減低他們再次中風的機會。
辨別中風來襲 謹記「談笑用兵」
除了緊急治療和復康護理以外,團隊從「防風」的第一步開始,定期走進社區,讓大眾能夠及早認識急救和預防中風的知識,鼓勵大眾減低高危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齊齊「防風」。
張家彥說,及早發現初期中風症狀,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有助大大改善治療效果。大家可以謹記「談笑用兵」的口訣:
談 — 說話時不清𥇦、有困難或不能表達自己
笑 — 笑的時候,臉部表情不對稱
用 — 半邊身的手腳無力或麻痺
兵 — 當出現以上其中一樣情況,就要「揾救兵」,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大家要謹記「談笑用兵」這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