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勿讓「走飲管」爭議帶走環保大議題

2019-01-09
林添生
公共政策及事務顧問
 
AAA

STRAW1.jpg

本港陸續有連鎖快餐店,例如美心MX、大快活、麥當勞等,開展各種「無飲管日」運動,主動不向食客提供飲管,但顧客需要時可提出索取。

飲管只屬污染一部分 過分聚焦見木不見林

可惜,網上意見紛紜,有網民質疑快餐店「假環保」、「扮環保」,只走飲管而無視其他塑膠包裝;有意見則從顧客角度出發,指不提供飲管為食客帶來不便;有環保人士則批評為何食肆不能更多「走塑」。

許多快餐店推行「無飲管」運動,其實都屬於其整體減廢或可持續策略的其中一項中期措施。網上爭論只聚焦討論飲管,有點見木不見林。筆者認為,要看到問題癥結和趨勢,必須跳出香港,放眼世界。

塑膠垃圾為全球帶來嚴峻危機。有歐盟專家報告指,一次性塑膠廢棄物已經佔海洋和海灘垃圾總量的七成;按現時增長趨勢,到了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膠垃圾的重量將要比魚類還重。更有研究指出,人類的食物鏈內已廣泛地藏有塑膠微粒成份。消息令人聞之色變。

各國全方位減膠禁膠 推動企業盡環保責任

各國亦相繼採取措施,控制甚至禁用包括飲管在內的一次性塑膠,其中歐盟在十二月中發表同意書,贊成禁用大部份一次性塑膠,包括塑膠製餐碟、餐具、飲管,以減少海洋污染。最新草案的目的在於打擊在歐洲沙灘中最常見的十種垃圾,當中亦包括棉花棒及發泡膠盒等日用品。

歐盟希望透過可望在2021年全面實施的措施,能優先防止製造廢物,或為使用可再用產品提供適應期,改變公眾使用一次性塑膠的習慣。新例令很多國際性連鎖快餐店、餐廳都需作出相應配合,減少或停用一次性塑膠製的食具和器皿。餐飲服務業的廢物處理問題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會議議程。

隨之而來的,還有其他地方推出新環保法例。印尼巴厘島在十二月開始禁用一次性塑膠,包括購物袋、發泡膠盒及膠飲管。南韓在一月一日起,在11,000間超市及2,000間直銷店禁用膠袋。馬來西亞宣布要在2030年前全面廢除使用一次性塑膠,並計畫徵收膠袋稅。

企業方面,瑞典傢具店宜家家居也宣布在2020年1月1日前停售所有一次性塑膠,包括膠飲管、膠杯、保鮮袋。在星加坡,益力多宣布不再為活性乳酸飲品提供飲管,肯德基、星巴克、Burger King及聖淘沙名勝世界也停止提供膠飲管。而在澳洲,兩間全國最大超市Woolworths及Coles在去年年中停用膠袋,成功令整年膠袋總用量下降八成。

政府和企業旨在改變消費者行為 需時但必要

盡快及大幅地降低塑膠廢料製造的海洋垃圾危機,不但刻不容緩,而且必須全球各國加上作為製造及提供者的企業攜手行動,才能有望逆轉。政府立法,是希望減廢能成為社會及企業間的遊戲規則及標準,大家都必需追趕這世界大潮流;企業自願推出的行動,除為了符合法例外,亦希望逐漸為消費者養成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膠的習慣。

情形就如十年前香港政府開始推行少用購物膠袋,然後零售商紛紛推出措施減少使用膠袋及鼓勵顧客自備購物袋、環保袋等。「走飲管」,只是很多應該走的步數中的其中一小步。

這種提高意識和改變習慣的過程十分漫長,地球及海洋生物又是否能夠等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