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如何強化區議會人才庫功能?

2019-01-10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DI1.jpg

在立法會與區議會兩層民意架構中,區議會的代議士人數最多,每屆選舉均有不少政治人才參選,最終可以循選舉進入建制,為地區議題發聲。而自從政府擴大高官問責制以來,不少副局長與政治助理都是政府從區議會當中發掘,再邀請他們加入政府班子當中,現任林鄭特首的班子,已有四名局長、副局長與政治助理級別的官員曾經擔任區議員,亦有三名政治助理曾經競選區議員但落敗,可見區議會層級確實擔當住政治人才庫的功能,培養不少建制中的政治人才。

政府在高官問責制推動後,加入副局長、政治助理職務,就是為了創立政治「旋轉門」,讓政治人才可以加入建制,獲取行政經驗,再轉到政府外從政,透過選舉晉身議會,又或是加入不同機構繼續服務社會。「旋轉門」本身對政黨發展相當重要,今天的《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列明,行政長官不得有任何政黨背景,因此所有政黨在這規定下都沒可以執政,而目前建制派所構建的執政聯盟,也是較為鬆散的組織。政黨推薦人才進入建制,就可以拉近政府與友好政黨的關係,亦可以令人才涉獵不同政府架構,吸收行政經驗,掌握政策制訂程序,讓他們可以提升政治能力,使政黨的政治人才更為豐厚,對政黨、政府與社會大眾均有正面影響。由高官問責制擴大至今,政黨通常也較為願意推薦區議員或曾經競選區議員的新生代加入政府,讓這些人才可以吸取經驗,而政府亦在這些年間樂於提拔這些地區後進加入政策局,讓他們發揮所長,由此可見區議會作為政治人才庫的重要性。

當然,除了競選區議員可以令這些人才吸取經驗,爭取進入議會外,區議會的一些委員會架構亦有小型政治培訓的作用。例如,目前每個區議會轄下均設有交通運輸相關委員會,以及活動舉辦的委員會,這些委員會通常都設有增選委員的名額,讓區議員提名一些地區友好、後進透過擔當增選委員,參與和熟悉地區議員。政府其實也應該進一步增加區議會的實權,例如在地區的設施管理權,以及增撥資源讓區議會自行決定推動怎樣的民生事務,為市民提供更適切的服務。增加權力運用,可以使區議員的職能更豐富,也可以讓他們彰顯居民的意志和意願,改善民生,並使政治人才吸納更多經驗。

要強化區議會作為政治人才庫的功能,政府更應該多從架構改革思考,讓更多有志從政者透過區議會各層架構大展拳腳,為社會事務作出更多貢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