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食衞局與勞福局應聯手推動初生嬰兒友善政策
在香港,初生嬰兒得到的關注,在政策層面並不多。不少母親想在公眾地方進行餵哺,都面對壓力。不少商場雖然都有育嬰室,但並不是一個必須的設施。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都缺乏支援母親的設施。而且,有一些有知名度的政治人物更公然反對女性獲得產假,這相對外國來說可謂相當落後和保守。
最近有大學和社福機構的調查就發現,不少受訪的年輕媽媽都是未婚,而當中超過一半的人士只具備初中學歷。令人驚訝的是,六成多的受訪媽媽表示,每月只有三千多元的收入。結果是她們都很怕孩子吃不飽,穿不夠。政府應該考慮,在經過嚴格的入息審查後,對於這類型的母親提供一定程度的生活補助。同時,需要重新交由政府為這些媽媽提供就學和就業安排。不然未來這些媽媽跟小朋友發展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同時,政府應該整體地檢視一下育嬰、託兒等社區建設和服務。在財政方面也不妨大膽推出奶粉免稅額,讓年輕女性和家庭能夠省下一些奶粉錢,這措施將惠及不少家庭。須知道,現時一個初生嬰兒,如果不是單純以人奶餵哺,配方奶粉一個月動不動就是一千多元的開支。不論是在零售店還是藥房買,好一些的配方奶粉最少都要二百多元一罐。對於基層市民來說可謂一筆不少的數目。
政府在推動母乳餵哺的政策也能多做一點,不論在教育,還是宣傳層面都可以投效多點資源。另外,遍布社區的健康院,不少的硬件都有老化的跡象,不妨趁著庫房有盈餘,開始逐步重建,改善現有的健康院,同時按情況加添醫護人手及在新區籌建新的健康院,以應付需求。另外,參考一些歐美企業,給予員工的產假可以多達四個月到半年,讓母親多與孩子相聚,同時省下開支。政府去年成功推動公務員獲得十四個星期產假可謂德政,今年不妨強制私人企業提供相對稱的福利給員工。政府一年下來要負擔的額外開支並不高,但其實是為下一代勞動力打下基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