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彥亮:還香港清新空氣
最近大家一出街,總是覺得烏雲密佈,一抬頭看遠景就只是灰白一片。香港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一度衝上甚高至嚴重的健康風險水平,呼吸有點窒息感覺,反映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這樣的空氣污染問題,已經不只是香港的汽車排放造成,更有區域性的污染問題在內。面對這樣差劣的空氣質素,政府無可避免地需要向大眾交代目前的減排工作,使香港可以藍天再現。
當然,空氣污染分本地和區域問題,而本地的問題較易處理,多是政策可以著力的地方。就例如在電動車政策中,政府應該要增加企業和市民使用電動車的誘因,包括提升非「一換一」的電動私家車免稅額,以及增撥資源,為企業提供電動車和設備的資助,包括在企業車輛停泊的停車場增設電動車充電設備,以及吸引如酒店業等服務業將部分或全部車隊轉成電動車,並提供特定資助等,鼓勵企業在本身的日常業務減低排放。
至於區域問題,就需要與鄰近地區商討,尤其是中央政府即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屆時要處理的問題就不應只牽涉到經濟合作問題,更應該就排放問題作出討論。在冬季期間,東風或東北風的吹向會使珠三角污染物吹到香港,而風力不強,就會使污染物持續積累在港,直至強風日子才可以使污染物進一步遠離香港。珠三角空污問題,需要各地政府共同協作,才可以得出一個有利各方的方案,例如香港政府可以透過經濟和科技合作,鼓勵香港企業和科研界在大灣區的工廠區進行減排的投資研發工作,以此獲取發展機會之餘,亦可以改善大灣區的空氣質素,使香港和廣東省均能受惠。同時,政府之間也應該長遠制訂減排目標,共同減低工廠、汽車的排放問題,協助內地地方政府進行環保和減排工作,均是雙贏的做法。
處理空污問題,其實是為了這一代人可以有更佳的生活環境,亦可以使下一代可以多見藍天,減低全球暖化為後代造成的環境和社會負擔。香港政府的本地減排政策自然要改進,但同時亦需要與內地各地方和中央部門共同協作,而大灣區發展亦可以增加地方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多地政府可以在這方面取得更大共識,最終整個廣東減排工作更有效地發揮,令香港和廣東可以藍天重現,藍天多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