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影評】李美:不要挑戰自己 千萬不要入場

2019-01-25
 
AAA

 開宗明義,《地球最後的夜晚》是齣只值一星的爛片。甚麼金馬獎最佳電影提名、最佳導演提名,又或康城「一種關注」單元入圍作等,都不能扭轉筆者對此劣評。

相關文章-
【日日是好日。影評】李美:日式美學 日系禪意 
【我不是藥神。影評】李美:批判度十分 完成度十分......但可惜...... 

01_1547012462.jpg


有人或反駁:本片曲高和寡,只怪你看不懂罷!在此可予回應:是否曲高下文會作詳談,但和寡則是肯定的了。在內地,受惠宣傳效應,本片開畫平地一聲雷,首日票房高收逾兩億半人民幣,然而,在劣評如潮的情況下,翌日票房便直插九成至僅剩一千萬元--這個堪稱開創歷史的窘態,充份說明電影如何有口皆「呸」。

LONGDAY27SJOURNEYINTONIGH_BIGAN_STILL11_1547012464.jpg

先來吐糟一下:買票入場時,職員問:有否攜帶3D眼鏡?當時,本著尊重電影的立場,筆者還是新購一副,即使心裡已在埋怨自己,何必為地球多添一具塑膠,尤其家裡已有好幾副......不想,離開戲院,剛剛不單看了一齣垃圾電影,手裡還多了一副垃圾眼鏡--理由是,戲裡的所謂3D,根本毫無必要!所謂3D不過是個綽頭,導演又何必令地球連帶受罪呢?另外,所謂60分鐘「長鏡頭」的使用,同屬毫無必要的綽頭,兩者均對電影毫無效益可言。

FB_IMG_1545057116298_1545382255.jpg

進入劇透之前,再來溫馨提示:有時候,愈爛的東西,愈是有人搶著去試,否則就無話題了。可是,筆者始終奉勸一句:不要挑戰自己、不要花錢花時間花心力去看!如果必須要看,則至少自攜一副3D眼鏡,即使沒帶也千萬不要為本片新買一副。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不!大家就不必「注意」了!反正本文千叮萬囑各位不要入場,故是否看到下面劇透已不相干。)

馬上進入劇透,既因為筆者尚要大量吐糟,也因為電影並無甚麼劇透可言!相信看過本片的觀眾,都為片中「劇情」摸不著頭腦......誠然,這或屬於「意識流」之類,關於主角羅紘武(黃覺 飾)身邊的人與事,其實都圍繞著「尋人」與「尋夢」兩個主題,觀眾誠不難知悉;不過,誰又真正看懂,本片的具體故事到底是啥?問題不在觀眾,而在於導演的拍攝,根本沒有好好交代一切,由懸疑線到愛情線皆然。最諷刺是,筆者往《維基百科》查看,竟然上面也沒寫到任何劇情簡介--彷彿,本片是真真正正沒有劇情!

當然,本片或許重在氣氛,冀刻劃一個沉重而奇幻的世界,手法獨特別樹一幟,相信這也是電影獲影展「一種關注」的原因;所以,劇情反倒是次要的,就像表現主義等抽象畫,畫中即使沒有甚麼人事,但就給觀畫者傳遞一種感覺。不過,如果本片主題要談「尋人」與「尋夢」,則到底不能百分百抽象吧,即必須要靠人與事來承載方成。因此,當劇情竟然似有若無,單有氣氛也是不濟事的。舉例而言,難道一幅只有一大片深藍色的畫,能夠傳遞一個懸疑愛情故事來?

電影前段初試啼聲的幾幕長鏡頭,好像李鴻其所演的白貓哭著吃蘋果--整幕就是看他完整地把蘋果連芯吃光,以及介紹張艾嘉飾演的白貓母親玩著「跳舞毯」登場--整幕就長長地先來音樂、再長長地拍攝她玩「跳舞毯」,這兩幕某程度很有「氣氛」,但在缺乏人與事的深刻描寫下,李鴻其的哭吃蘋果就完全沒有張力可言,理由是並無好好塑造他哭的前因,而觀眾亦不明白為何要花如斯多時間來聽跳舞音樂和看張艾嘉舞姿,試問這個長鏡頭對此角色的塑造有何功用可言?總括來說,類似拍法堪稱「眼高手低」,任誰都知為了凝聚氣氛,可惜任誰都感覺不了所謂氣氛,整個過程不過是「故作高深」--除非導演原來是想營造觀眾的不安!簡言之,這非「不懂欣賞」,而是「不能欣賞」!

更有甚者,乃電影後段的重頭戲60分鐘3D長鏡頭。的確,任誰都知,這幕3D的作用,是區分前段的「現實」與後段的「夢境」;然而,難道這就構成使用3D的理據嗎?如果說,《3D肉蒲團》騙人,則《3D地球上的最後夜晚》必然更騙人!連丁點兒3D的效益都欠奉!再者,所謂長鏡頭也是多此一舉,好像只為「賣弄技巧」。事實上,長鏡頭一般用在動作場面之上,用以加強節奏感,好似日本《屍殺片場》的一氣呵成便甚有看頭;另外,《梵高・永恆之門》的長鏡頭,更把梵高的人物性格彰顯得淋漓盡致,單是相關用鏡已教人拍案叫絕!可是,本片的長鏡頭,卻僅拍攝主角在密室找來找去,以至看他由纜車起點一直呆呆地坐到終點(兼且只拍背影,連表情動作都欠奉!),甚而看他在小鎮的街道上轉來轉去......不禁要問,相關長鏡頭到底所為何事?只能夠答:不知所謂!這固然有點似《飛鳥俠(Birdman)》,但當時的長鏡頭份屬初次嘗試,不單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重大突破,更重要是,後者運用也相當克制,最多只是在劇院之內行來行去,而非似本片般,長時間地追著主角由洞裡跑出山、並由山頂移至山腳,繼而在山鎮裡四處逛!再問一句:看著主角長長地呆坐纜車的背影,對人物塑造、故事表達、氣氛營造等,到底帶來了甚麼作用?答案是零!甚至是負分!也莫說,相關長鏡頭未必涉及特別的拍攝技巧,畢竟以今日的特效水平,某程度已可透過剪接模擬而非真箇「一鏡到底」......換言之,上述3D長鏡頭除了為電影加上話題,還有甚麼特別效果可言?

好了,無論如何,也好歹詳談一點劇情吧!按內地電影網的說法,本片其實是談羅紘武回鄉奔喪,過程中憶起好友白貓疑遭左宏元所殺,及多年前曾跟湯唯所飾的神秘女子萬綺雯共渡一個秘密夏天,凡此種種都在前半段「片段式」(兼混亂地)交代;到了後段,即是3D長鏡頭的部分,羅紘武則在記憶與夢裡遊走,分別遇上「夢境化」的少年白貓、白貓母親則變成私奔女人、萬綺雯就變為老闆娘凱珍,云云。也別再論,電影有否充份表達上述劇情,以至觀眾能否由此好好接收了;單是「夢」的玩法,難道不已老套兼低手嗎?「夢」裡的羅紘武,既獲萍水相逢的男孩相助,又能一而再為女士們伸張正義,在「搭訕」過後更能成功一親香澤,包括啟動了「旋轉屋」,而且還能夠「飛」--倘非在「夢」裡面,羅的相關「壓抑」以至「慾望」,就肯定無法成真;不過,藉「夢」來「圓夢」,試問今時今日尚有多少電影,會用此等老掉牙的鋪排?與其說這是「如夢奇幻」,不如說這是「夢般荒唐」--導演以此說故事,也是同樣荒唐。不得不補充,令人打冷顫的元素,還包括片裡那些「故作高深」的「詩」般表白......要比較的話,N年前香港的《幻海奇情》大概更有看頭。

至於人物設定,除了主角羅紘武是個陰深的人,在缺乏劇情及事件的配合下,其餘所有角色均無任何血肉可言。湯唯演繹總算充滿魅力,但她所分演的萬綺雯和凱珍,便僅僅予人「隨便」感覺,此外就無任何特別性格或特點,愛情線發展堪稱莫名其妙。白貓呢?白貓之母呢?更談不上在戲裡扮演甚麼功能,懸疑部分既無半點解說,過程中且不懸不疑!這裡要吐槽的話相對較少,理由是根本缺乏「材料」可以吐糟!面對此等空殼般的角色,筆者實難「無」中生有!

只能夠說,集編導一身的畢贛少年得志,2015年便以26歲之齡憑《路邊野餐》贏來金馬獎及洛迦諾電影節最佳新導演,所以他在順利集資、找來湯唯和張艾嘉等一級影星後決定放手一試,希望在《地球最後的夜晚》拍出自己內心的風格作品,理論上是其志可嘉的,好讓世界一窺完完整整的「真・畢贛」。不過,看罷本片,外界已質疑他技窮了,只懂重覆舊日手法,而筆者亦不諱言說,倘真如此的話,畢贛從此可以列入「黑名單」!再講,有人將他比作王家衛云云,這不是貶了王大導,就是過份抬舉了後起之人。本片僅能夠贏得金馬獎的技術獎項,而未獲頒授其他大獎,實是避免了「少年得志」進一步變為「語無倫次」--雖然本片已夠「語無倫次」!所謂藝術性及優點,其實統統都是缺點!

最後以一個戲院現象作結:筆者入場看《地球最後的夜晚》時,身邊不少人固然都昏昏欲睡;最有趣是,當中段有人大聲打呵欠,場內居然「一呼百應」--恐怕,這是一個大家「壓抑」已久的宣洩位!的確,觀眾若非自己進入夢鄉,就是被導演的「夢鄉」耍了--對此「地球最後的夜晚」,多少觀眾希望這個夜晚早點結束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