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配合對華戰略 美國打「香港牌」

2019-03-11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t1.jpg

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是一名資深、溫和外交官,能操普通話及日語,外交生涯長期從事經濟方面的工作,2016年8月來港上任一直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有正面的評價。隨著中美貿易戰爆發,唐偉康態度出現變化,最近頻頻受訪,公開拋出「三個不幸論」,遭到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炮轟和嚴正交涉,但他堅拒道歉。

所謂「三大不幸」,包括禁止民族黨運作、禁《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入境、DQ多名港獨分子參加補選,都是西方媒體批評香港的案例。唐偉康也來插一腳,而且拒絕閉嘴,「我認為這是我的工作,代表美國解釋及提供意見。」顯然,他代表的是美國政府的觀點,不是個人之見,不像前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在孟晚舟事件的妄議。

這標誌著美國政府改變對華戰略之後,開始拿香港說事,多年不打的「香港牌」又開始上場了。即使三月底中美就貿易談判達成協議,「香港牌」還是會繼續使用,目的在於遏制中國,令北京難堪。

華府並沒有獨立的香港政策,只是對華政策的一部分,即使在港英時代也是如此。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關係、中美關係整體良好,美國對港沒有著力點。天安門事件之後,「遏制中國」一度抬頭,美國開始對華打貿易牌、人權牌、西藏牌、台灣牌,介入香港事務——力挺港督彭定康推出的政改方案,提高接見香港「民主派」的規格,反對中方「另起爐灶」。

香港回歸前後,美國對華恢復以接觸為主,中國也順利加入世貿,華府對港的介入也減少。雖然美國支持「民主派」的活動並反對二十三條立法,但是為了中美關係大局,美國維持了平衡;在香港政制發展的爭論中,美國儘管也有批評,但仍然強調尊重中國在香港事務上的主權地位。

其實不止是香港牌,貿易牌、台灣牌、人權牌、西藏牌、新疆牌在小布殊、奧巴馬時代都逐漸淡化。直至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強勢崛起,強化一黨領導,強調「中國模式」,在國際上也放棄韜光養晦,要捧出「中國方案」,美國朝野上下開始感覺「養虎為患」,認為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受到挑戰,因此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已經將中國列為頭號威脅,因此上述這些「牌」又開始掏出。

去年11月,美國國會轄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北京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違反一國兩制,建議國會指示商務部審視《美國──香港政策法》(政策法),檢討將香港視為獨立關稅區的政策。《政策法》是1989年之後,美國為了配合英國穩定香港局勢,承諾1997年後會把香港繼續視作一個在政治、經濟、貿易等方面與大陸不同的地區。

這只是國會的聲音,不代表美國國務院立場。唐偉康警告美國國會下一份有關報告「評論會更嚴厲」,只是口嚇,並非要取消《政策法》,也不代表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不保。美港雙邊貿易2017年達700億美元,美國順差達345 億美元,美國不至於幹那種「蠢事」。

反而正在立法階段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值得關注。該法案規定美國國務院每年必須向國會提交有關報告,還準備一張制裁「黑名單」,列出做過傷害香港民主和人權的事情的港人,包括凍結財產、取消簽證。

總而言之,美國還是會千方百計在香港問題上做文章,經常出來「說三道四」,反正也奈何他不了。民主黨已經宣佈成立「國際事務委員會」,加強與外國溝通聯繫。所謂外國,其實就是英美,大英帝國已經有心無力,可以預料,美帝將加大與民主派的接觸,安排他們訪美,甚至提升規格接待,藉此鼓舞香港反對勢力,打擊北京的形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