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日本的新年號是文化復興?
官房長官宣佈新年號
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退位儀式將在日本皇宮正殿舉行。5月1日皇太子德仁親王即位,新年號「令和」將正式啟用。「令和」是日本第248個年號,這也是日本史上首次日皇生前退位而改年號。從1989年1月8日就開始使用的「平成」將在本月30日,隨着明仁天皇退位而走入歷史,一個新的時代將在日本開始!
説起日本的年號,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目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使用年號的國家。首個年號「大化」的使用正值中國唐代「貞觀之治」時,當時日本國內改革派通過「乙巳之變」,掃除了反對改革的蘇我氏貴族,擁立教德天皇上位,建立年號制度,並全面學習唐朝制度進行改革,這也正是日本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此後,日本歷代天皇都延續使用年號。
日本自645年啟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過去的247個年號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日本歷史上的247個年號,共出自77部中國古代文獻,其中半數以上是唐代以前的作品。
「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取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取自《書經堯典》「百姓昭明、萬邦協和」。
「平成」取自《古文尚書大禹謨》「內平則外成也,地平則天成也」。
這次,日本首次使用本國古籍來制定年號,選擇《萬葉集》的理由是,這是1200年前編纂而成的日本最古老的歌集,它描述了日本古時候豐富的國民文化,象徵了日本的悠久歷史傳統。
不過,從日本古典中選出兩個漢字作為年號,卻是非常不易。對於原本沒有文字的日本,漢字剛剛傳入時,主要被用來標記讀音。比如,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萬葉集》中有名的萬葉假名雖然是漢字,但僅是用來表示日語發音的表音文字,漢字本身並無任何意義。這就不符合年號選定程序中必須「有意義」這一要求。
這次日本年號的擬定和產生是什麽樣?又有什麽內幕呢? 日前,筆者有幸與安倍委任的九人評選委員會之一的委員交流,只是不方便透露其姓名。據他解釋說,由於二戰的原因,這項從1979年開始,日本政府制定的「年號法」,是由執政政府來確定年號,通過內閣議會決議以後,再通知天皇。基本繼承了日本歷史上年號選定的傳統,但對於這兩個漢字是否一定要出自漢典卻沒有規定。
他説, 歷年來的日本年號都出自中國古籍,評選也一定需要有學問的人擔當,例如:平成評選時只是由漢學家組成。而此次,由安倍委任的專家中有漢學、國學、日本史學及東洋史學組成的評選委員會評選,增加了三個學派。中國史在日本統稱為東洋史,今年,也是首次增加了三個學派,這是安倍去年八月自己決定的。
至今年三月,到官房長官和首相手中的有20幾個方案,在之前安倍已經多次説過希望從日本古籍中選出新年號。
最初,推出的方案是一半一半,就是一半由中國古籍選出,一半是由日本古籍選出,這是有多方考慮的,最後,官方遴選後的名單中只有五個入選。但是,最後,官房長官和安倍看後不滿意,至於為什麽不滿就不清楚了,最後確定的「令和」,是安倍自己在三月底追加的,所以候選方案變成了六個。因為最後公佈時間是4月1日,而這個「令和」是臨時加上來的,顯得很倉促,對這個文字有欠推敲,這也是在社會上引起巨大關注的原因。
他説,在4月1日的早上九點半,評選委員的九個人齊聚首相官邸,開始陳述六組漢字的意思,他已經感覺一種氣氛,這只是一種過場而已,因為,三個帶有中國古典特色的漢字,基本上沒有任何討論,剩下的三個帶有日本古典的,大家進行了討論。其中,兩位沒有什麽學問的女士提案的「令和」,討論了30分鐘,就已經可以了。另一個,有兩位男士建議推出的「廣至」,他們認爲:這兩個字同時出自中國古典和日本的「國書」。最後,也被否定了。其實,大家感覺已經有決定了,這只是一個流程而已。
另外一個原因,這裏評選的九個人並不是日本國內漢學水平最高的人,他們只是代表了九個不同界別的代表而已。之前,官邸通知在最後決定時刻,讓國會衆議院議長和參議院議長來官邸參加會議時,但被拒絕了。因為,他們認為:日本是三權獨立,這樣去官邸變成官邸的手下感覺,而且,手機也需要被交出保管,這是不能接受的,最後,官房長官去到衆議院議長的官邸一邊吃從附近的料亭送來的燒肉料理,一邊把「令和」確定了。
即將退任的天皇和皇太子
但是,在11點21分做全體內閣最後決定的時候,河野外交大臣第一個表示要選擇「國書」。而安倍最後一句話說,就選「令和」吧!最終促成內閣最終決定採用「令和」。 作為首相他有這個決定權,就在安倍説了之後,內閣審議官馬上跑出去,告訴寫字的人說:大家一致推選「令和」,之後,官房長官馬上宣佈,大家一致同意,選出的就是「令和」。
他説,完全沒有進行過討論,他們被關在一個小房間裏,手機被保管,完全沒有可能與外界聯繫,所以,並不是被外界所傳的那樣,大家一致同意的説法。
公佈之後,官邸通知宮內廳說:已經選出來新年號「令和」,皇太子德仁親王聽到後,笑了笑,沒有説話。天皇聽後,沒有任何表情!這就是「令和」選出的全部過程。
池田先生與真帆小姐
日本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學術界,對此年號都感到相當陌生。日前,筆者到餐廳吃飯問日本人池田先生,對「令和」有什麽感想?他説,沒有什麽感覺,以前,是天皇去世改變年號,這次是天皇退位,改變年號,所以,心理上沒有什麽太大感覺。筆者再問餐廳的服務員真帆小姐,對年號有什麽感覺,她說:感覺有點冷,她覺得應該叫:永和,世界永遠和平!筆者告訴她,永和已經被人注冊變成豆漿了,她說,即使是豆漿喝飽了,也是幸福的感覺呀!哈哈!好可愛的回答。
筆者朋友在看《萬葉集》順手拍下照片
日本之所以未曾從本國典籍選出年號,原因是日本文學界一般認為漢文書寫的日本古籍「追根溯源多是引用中國古典的『抄襲』」,例如「令和」出處的《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便早經中日專家考證為參考了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張衡《歸田賦》之作。
不過消息指,安倍這次認為即便年號出處是抄襲中國古籍,「只要能夠從日本典籍其中一節選出兩個漢字就沒關係」。
筆者朋友在看《萬葉集》順手拍下照片
然而,《萬葉集》與中國古典文化之間卻有着不可分割的關聯。具體來說,「令和」出自《萬葉集》第五卷《梅花之歌》32首的序文,「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集,收錄詩歌4500餘首,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
盡管被看作是日本古籍,《萬葉集》仍然無法抹去源於中國古典文化的印記。公開資料顯示,《萬葉集》借鑒了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以及表現方法,收編了部分漢詩。值得一提的是,《萬葉集》成書時,日本尚未擁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詩歌採用漢字為注音符號記錄而成。
有評論認爲:也許,安倍看到習近平提出的民族文化復興,有效的凝聚了中華民族團結氣氛。安倍也想要文化復興,但是,講述歷史,日本怎麽可能繞過中國文化?直白的說,如果沒有漢字,就沒有日本歷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