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港在中梵建交扮演特殊角色

2019-04-08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VA1.jpg

大部分人都會以為香港對中國的貢獻只局限於經濟領域,並不知道原來新中國成立以來,香港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建交過程中也扮演着一個特殊的角色。以往中國對外封閉,和不少國家建交前往往要先在香港探路,然後才進一步展開談判。

以近來備受關注的中梵建交為例,中國和梵蒂岡建交是非常重要而複雜的國際大事,香港的角色不宜過分誇大,但其作為第三方,多年來確實擔當了一定的角色。

由於歷史原因,遠在歐洲的天主教對中國欠缺深入了解,香港作為最接近中國政府的中國南部邊陲城市,香港天主教教會過往一直就中梵來往、談判甚至建交,向羅馬總部提出看法和建議。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就不時以自己和中共打交道的經驗,提醒梵蒂岡不要太快和北京建交。

不過,去年9月中國和梵蒂岡互相妥協,終於就主教任命問題籤署「臨時協議」,意味着兩國關係出現重大突破,向著建交的方向快速發展。但教廷這一決定也在香港教會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化。

其中,以陳日君樞機為首的「鷹派」,就大力反對中梵協議,認為是向中國政府徹底投降。過去大半年,陳日君除了在博客撰文,也經常在媒體發聲,高調質疑教廷的決定。

至上個月中旬,被視為「鴿派」的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終於忍無可忍發表牧函,不點名批評陳日君在中梵問題上製造混亂。他在牧函中說:「當教宗的觀點與他們的觀點一致時,他們便擁護教宗;但當教宗的觀點有別於他們的觀點時,他們便以言論反對教宗。」

陳日君身為香港天主教區的前一把手,自然不甘心被批評,隨即在博客上發表5000字長文反擊,否認自己製造混亂。他在文章中強調,自己作為樞機,有本份規勸教宗,「只願意努力幫助軟弱的兄弟姊妹們,辨別一些事實的真假、對錯」。

湯漢和陳日君二人激烈的角力,顯示香港天主教內部對中梵建交的看法分歧,也反映了香港在中梵建交上的確有一定的話語權。事實上,梵蒂岡似乎也有意利用香港這個平台向北京釋放某些訊息。其中一個例子是,身兼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的蓬瀛仙館理事長梁德華道長,上個月初獲梵蒂岡邀請到當地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是香港道教首次赴梵蒂岡交流。

日前梁德華道長向我透露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去年他出席一個在新加坡舉行的宗教活動,認識了梵蒂岡人員,自此雙方建立聯繫。早前,中梵關係出現明顯改善,他也巧合地收到梵蒂岡的邀請函,赴當地和數百名全球各地的宗教人士和專家交流。

這次的活動雖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在中國道教和天主教的交流史上卻有着重大的意義。其一,這是中共管轄下的道教團體首次到梵蒂岡和天主教直接交流。在那三天期間,梁德華道長穿上道袍,在會場發表了15分鐘的演講,和各地宗教代表進行深入交流。

其二,在中國的宗教中,只有道教是完全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歷史悠久。但因為政治緣故,中國道教和天主教以往基本上沒有正式的交流。梁道長此次訪問梵蒂岡,也參訪了位於羅馬的宗座傳信大學的漢學研究中心,有助增進梵蒂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梁德華總結整個行程時認為,中西方宗教信仰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都追求人類美好的生活,日後雙方可以多做交流。

至於這次活動為何沒邀請中國大陸的道教代表參加,據梁德華分析,可能是梵蒂岡以往和中國大陸道教團體接觸少,加上大陸道教組織大多有官方背景,所以無法成事。相反地,香港一向有宗教自由和出入境自由,他這次出訪梵蒂岡就沒有任何包袱,包括不必向香港中聯辦彙報。

梁德華的看法,正好點出了香港至今仍然存在的優勢。隨着中國對外愈來愈開放,和外國建交的數量越來越多,香港今天在中國崛起過程中能扮演的角色已相對下降。但無論如何,香港在某些領域仍別有特色,可以充當中間人角色,擔當中國大陸與外國的聯繫人。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梵的磨合也折射出任何事物都必須尊重現實,互體互諒,不能追求絕對。當年北京承諾香港可以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但人選必須可控,一些反對派則堅持「真普選」,結果一拍兩散,修例風波之後中央「完善選舉制度」,普選更是遙遙無期。

    李伯達  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