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星:北約東擴 美日歐三方各懷鬼胎
北約計劃近期在日本設立辦事處,並將該辦事處作為聯絡處使用。消息一出,全球譁然。這意味着繼烏克蘭亂局之後,北約開始將觸角繼續向東延伸至亞太地區。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打破亞太現有軍事秩序,攪亂地區局勢,甚至可能導致亞太版本的「烏克蘭危機2.0」。而這背後的推手正是美日歐三方。三方以亞太和平穩定為代價,實則各懷鬼胎。
日本:尋求軍事崛起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強調日本沒有加入北約的計劃,但承認該安全同盟有在日本開設聯絡處的計劃,但他表示對北約做了相關決定「並不知曉」。岸田的遮遮掩掩充分暴露了日本的虛偽,一邊急於軍事崛起,一邊卻又推卸責任,背後的邏輯不言自明。
作為北約東擴的急先鋒,日本自二戰後就被限制發展軍事實力,然而,在美國的亞太和印太戰略後,為遏制中俄的發展,日本選擇利用美國的「回歸」,試圖增強自身軍事勢力。近年來,日本屢次試圖修改憲法,和平憲法被動搖,軍事力量迅速壯大,給亞太穩定帶來衝擊。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似乎看到了機遇,其試圖在軍事上找到突破口,與軍事背景強大的北約合作。這不僅可讓日本有更多軍事培訓、交流、活動的機會,增強日本的軍事實力,為增加國防開支找藉口;也能使其成為北約在亞太的「跟班兒」;同時還能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在釣魚島、臺灣問題、以及北方四島問題上,令日本有更多的「後援團」;此外,從日本國內來看,如今的日本物價高漲,經濟資料表現疲軟,民眾叫苦不迭。從以往日本的管治經驗來說,國內經濟疲軟之時,日本領導人都會開始「打國際算盤」。日本的軍國主義情緒正在蔓延。
美國:維護自身霸權
作為北約的「老大」和北約東擴的背後推手,美國不惜放縱日本的軍國主義情緒,美國的目的很明顯,一方面為了遏制中俄;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控制朝鮮局勢,還能維護其在亞太和印太地區的自身霸權。正所謂「世界越亂,美國越穩」,這真的很「美國」。 此外,倘若亞太地區出現「俄烏衝突2.0」,這也有助於美國向日本出售更多武器,因為這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玩火」行徑,是對亞太地區不負責任的表現,結局也必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實際上,隨着冷戰的結束,北約就該走向墳墓,這才是對世界和平的保障。冷戰後北約東擴的根本驅動力,並不是地區局勢的安全需求,而是美國擴張其所謂自由民主政體和新自由主義經濟體系、鞏固其全球霸權的政治衝動。
歐洲:將北約建造成「全球軍事同盟」
隨着冷戰的結束,本該走向墳墓的北約,卻在2022年再一次被俄烏衝突「啟動」。但是結果是怎樣的呢?北約越東擴,衝突越激烈,最終歐洲國家受到的直接影響越大,而好處卻都讓美國占盡。
歐洲國家被美國牽着鼻子走,陷入「認知旋渦」。但整體而言,把辦事處設在日本,歐洲也有諸多考量。首先,日本-歐盟之間有很強的貿易關係,尤其相互投資額很高。政治上,日本和歐盟都是在全球活動的國家,它們在國際論壇上合作,在各自對方的地區也合作。其次,認知方面,雙方也有共同利益和相似價值觀。歐洲希望借在日本設立辦事處,可以將觸角迅速拓展到全球,今後如果再將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納入北約範圍,無疑將北約塑造成「超級軍事同盟」,可對全球軍事控制和戰事進行控制,也能扶持歐洲經濟的發展和輸出歐洲的價值觀。
多國強烈反對北約東擴
但歐洲也有各自考量,法國總統馬克龍強烈反對北約東擴,馬克龍認為北約不應將其勢力範圍擴大到北大西洋以外,並補充說,「如果我們推動北約擴大自己的地理範圍,我們將犯下一個大錯誤」。馬克龍之所以能如此理性看待這一事件,是因為法國外交一直深受戴高樂主義影響,而其核心就是「獨立自主」。其次,今年4月的訪華,也讓馬克龍看到了中國和平發展的願景,以及強大的軍事制衡力量。
北約東擴引起了中國的反對。中國外交部立即抨擊北約此舉將破壞區域穩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新聞會上對此消息回應表示,「亞太不歡迎陣營對抗,不歡迎軍事集團。」她強調,北約既然自稱是區域性聯盟,就不應當尋求地理突破。此外,東盟國家領導人也對地區穩定表示擔心,明確反對北約東擴。柬埔寨首相洪森說:以前北約的軍事力量一直存在於歐洲,但現在北約正在走向亞太地區,令人擔憂。
作為地區性軍事組織,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卻步步為營,逐漸突破原有秩序,將觸角深入亞太,進而想控制全球軍事,這不禁讓人質疑這個軍事組織的合法性。北約東擴充分暴露了在「維護地區和平」這張羊皮下的美日歐三方各自的醜陋嘴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