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文:金像獎的點金勝手

2019-04-23
余樂文
文化工作者
 
AAA

56a4cec6-1857-4f22-a63b-8335992f71c0.jpg

香港電影金像獎,《無雙》成為大贏家,奪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等七個獎。黃秋生及曾美慧孜分別憑《淪落人》及《三夫》成為影帝及影后,《翠絲》的袁富華及惠英紅贏得最佳男、女配角,全部都屬大熱勝出,戰果在意料之內。出其不意的是《淪落人》的票房成績。

電影在金像獎舉行前的星期四開畫,票房收入約為三十萬元。以港產片來說,不差,但以金像獎熱門電影而言,票房只屬及格。最終,電影在金像獎取得三個重要獎項,票房成績自此大放異彩,逆流向上,在復活節檔期打敗一眾荷李活電影,衝破千萬票房,能否挑戰《一念無明》的千七萬票房,視乎《復仇者聯盟》最終篇開畫,霸佔大部分影院後,票房跌幅有多大。

《淪落人》以傷殘人士及菲傭的感情為主題,在香港不屬主流電影題材。電影公司放在四月發行,明顯是為了金像獎效應。這個玩法自從以精神病患者作主角的《一念無明》票房理想後,被業界廣泛採用。今年以同一策略上映的電影,包括題材更偏鋒的《三夫》及獲提名最佳女主角等的《非分熟女》,最終在票房榜跑出的只有《淪落人》,反映獎項多寡對票房進帳有正面影響。

將電影發行與頒獎禮掛勾並非香港獨有,在美國已沿用多年。有力問鼎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會由秋天開始小規模上映,獲得提名後再加場,不爭開畫首周票房登頂,志在細水長流。香港租金貴,放映非主流電影的戲院少,不能用上同一玩法,因而出現大批金像獎公布提名時並未放映,留待頒獎禮前夕才趕上畫的港產片。這做法或許有助票房,但同時影響了金像獎的觸目程度,始終有一批電影剛剛才上畫,觀眾連電影也未看,又怎會太著緊他們是否奪獎?中間落墨,爭獎的港產片,往後能否在一至三月,以優先場的形式上映,場次不用多,一星期兩、三場已夠了,製造一票難求的氣勢,志在累積口碑,這也許亦有助奪獎後的票房收入,電影界的各位,不妨考慮一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