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為香港後期製作打氣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水志偉、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周嘉寶
近日舉行的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安排別出心裁,大會請來了20年前上映的《特警新人類》四位主演吳彥祖、謝霆鋒、馮德倫和李燦森為「最佳視覺效果」獎項頒獎,而吳彥祖和謝霆鋒更利用電腦生成圖像(CG)特效出乎意料地現身,令全場歡呼。出色的CG後期製作能夠帶給觀眾感官享受,是電影成功的重要構成之一,也是全球電影配合科技進步的一個發展趨勢。
香港亦具備發展電影後期製作的潛力。首先,香港擁有後期製作人才,「史力加之父」動畫師許誠毅就是香港電腦動畫界的傳奇人物,數字王國、先濤數碼及昇飛國際等都是香港出色的後期製作公司。數字王國近年參與大量荷里活電影的CG製作,譬如《鐵甲奇俠3》和《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的視覺特效也有香港團隊參與製作,這兩部電影均獲提名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
另外,在基礎建設硬件方面,香港網絡開放,網絡連接速度全球數一數二,根據Akamai Technologies發表的2016年第三季度《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香港的互聯網平均連接速度全球排名第二。當一部電影在海內外完成拍攝之後,就能快速傳送到香港進行後期製作,這無疑有助確保後期製作過程順利,而本地後期製作人才也能緊貼世界潮流文化技術。
可惜的是,當我們與鄰近的南韓、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對比,香港電影在後期製作領域仍然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不僅在質素和價格方面的優勢不夠突出,政府的相關支援也遠遠不足。舉個例子,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就透過支援業界發展CG,帶動南韓電影的視覺質素享受。KOCCA會邀請專門製作電腦特技動畫的公司提交計劃書,然後選出一些有潛力的內容向它們注資,有其參考價值。反觀香港,卻未有任何針對性的資助措施,考慮到完整的後期製作器材設備其實價值不菲,我們在早前發表的《轉機乍現 星光再起》香港電影業倡議報告中,建議政府為後期製作器材提供資助,或者低價出租器材給電影CG工作室。
此外,香港的新邵氏影城提供全面的電影製作設施,其中的後期製作大樓是全亞洲最大規模的後期製作中心之一,設有18間影像及錄音後期製作室及高級杜比混音室。遺憾的是,由於新邵氏影城比較接近民居(位置見圖1),難以拍攝大型作品,其後期製作設備和其他設施都未被充分利用,與其擱置,不如善用。有見及此,我們也建議政府可以善用新邵氏影城的優秀後期製作設備,積極探討將其專注發展成香港的後期製作基地。
圖1. 香港現時主要電影片場
註:(*)舊邵氏影城佔地面積約186,000平方米,早於2003年結束營業,現由復星國際全資擁有,未來或會改建成新的住宅及商業設施,保留文物場地,不再作為拍攝製作用地。
資料來源:各傳媒報導、團結香港基金
最後,雖然我們樂見香港政府不但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十億元,近日特首更宣佈,中央政府同意實行五項便利本港電影業界進入內地市場的措施,放寬合拍片限制等,與我們報告的建議方向一致,不過在後期製作方面,《施政報告》中對具體的支援措施卻未有提及。期盼政府能借鑒後期製作發展出色的地區,如南韓等的政策經驗,從整體規劃到具體細節多方面著手,全力支持發揮香港的潛力,將香港打造成後期特效製作的理想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