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比貿易戰更深層的中美衝突
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天(5月5日)通過推特逆襲,宣布將升級對中國加征關稅;就在中國副總理劉鶴出發赴美談判前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聯邦公報,落實特朗普的威脅——證實本周五凌晨開始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而中國也隨即回應將採取必要反制,「願談則談,要打便打」。
中美貿易戰在「停火」幾個月後再次處於一觸即發的危險邊緣,可以想像,這個話題在接下來一周都將繼續主導國際媒體版面。不過,分析美國近期的各種信號,越來越多人的疑問已變為:中美有沒有貿易協議,還重要嗎?貿易摩擦只是中美矛盾的一部分,或許真的只是其他更深層次問題的一個表徵而已。
誠然,比美國加征關稅更讓人警覺的,是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Kiron Skinner)4月29日在「新美國」智庫的發言,將中美之爭形容為美國從未經歷過的文明和意識形態之間的爭鬥(fight)。
斯金納很明顯將中國形容為美國的頭號威脅,她當天數次強調,中國是「長期威脅」,是美國第一次面對「非白人」(not Caucasian)的大國競爭對手,相比之下,美蘇冷戰仍然是「西方世界內部的鬥爭」(a fight within the Western family)。
她直白地說,「貿易不是唯一的問題,長遠而言也不是(美國)和中國的最大問題,也許只是『中國麻煩』的一個表徵,其歷史和戰略的根源比我們之前理解的更深層。」
斯金納是非裔美國人,此前為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她自稱在上屆美國大選期間加入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正是因為認為美國國內和國際政策需要全新的思維和改變。
斯金納去年9月受委主持國務院外交政策規劃辦公室,為特朗普的主張提供「知識構架」。她的研究室正在設計「X」字母的對華政策。1947年,美國外交官喬治凱南發表《蘇聯行為的根源》,首次公開提出遏制蘇聯的戰略構想,文章就是署名「X」。
話講得這樣白,就是表明即使貿易爭端解決了,美中戰略鬥爭也不會停下來,而貿易戰也不會很快解決,美國看來正在將中國塑造為「冷戰式」的敵人。這並非美國官員首次發表類似談話,副總統彭斯去年的幾次講話,也都有冷戰的警告意味。
連日來,斯金納招來不少批評。除了駁斥她的言論為「種族主義垃圾」,知名媒體如《華盛頓郵報》、彭博社、《外交政策》雜誌也接連刊登文章,具體闡述她力圖打造的「知識架構」中的事實錯誤、邏輯混亂與危險性。
比如,中國不是美國第一次遇到非白人對手,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難道忘了嗎?也有學者指出,「文明衝突論」不僅無助於美國贏得與中國的戰略競賽,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文明衝突論」表示美國所主張的並非普世價值,而僅僅是西方意識形態,這恰恰是北京一貫堅持的立場。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就警告,從美國地緣政治利益而言「中美文明衝突論」也是危險的,因為這支持美國不應該干涉亞洲事務的說法,應該撤出西太平洋,讓亞洲人管理亞洲的事務,換言之讓中國主導。
再者,將另外一個群體定義為「非我族類」,所以其心必異,很可能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這些學術精英說得有理有據,但現實卻是,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在華盛頓相當受歡迎,兩黨精英難得地對「中國威脅」形成共識,包括中國挑戰了美國的經貿利益、一帶一路版圖擴展到世界重要港口威脅了美國的戰略利益與軍事安全,中國科技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等等。他們也認為,中國是通過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來壯大自身產業。
其實,中美許多方面的矛盾,是切切實實的戰略與安全之爭,包裝成「文明衝突」可以使美國的對華圍堵政策對一般民眾更有說服力(美其名曰「知識架構」),引導國內一致對外。在最壞的情況下,貿易可能不再被視為提升兩國人民福祉的工具,而是需要被抑制以防對手藉由貿易來實現自身的壯大。大家都希望中美能健康競爭,但世界也不得不為兩個大國陷入惡鬥的局面做準備。
文章轉載自《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