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瞌睡喬」 —— 實乃為數不多對華保持清醒的美政治家
雖然美國政壇嚴重分裂,但在攻擊和拿中國說事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卻能一個鼻孔出氣,展示出罕見的合作態勢。民主黨總統主要競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在最近一次演講中對所謂中國威脅輕描淡寫,表現得不屑一顧,稱中國根本「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他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5月1日在艾奧瓦州的一個競選活動上,拜登表示,「中國會搶我們的飯碗?得了吧,夥計。他們連怎麼解決在中國海和東部山區的巨大差別還沒搞定,你知道,我指的是西部山區。他們還不清楚該怎麼解決體制內的腐敗問題。我的意思是,你知道,他們不是什麼壞人。但知道嗎?他們根本就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在其政治生涯中,拜登時常會發表類似的觀點。但不出意料,拜登的這番言論招致了共和黨、民主黨和媒體評論員的批評。特朗普總統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拜登「在中國問題上非常天真」。
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上周六(5月4日)在一個籌款活動上,對自己此前的言論進行了澄清。「我不是說中國不是威脅。我是對(中國)最為強硬的人。由於我的工作性質,我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交道上花的時間比任何人都多。他有很多問題,很多大問題要解決,但這並不意味着他不是一個威脅,更不意味着中國不是一個威脅。」
在拜登發表這番爭議性言論的兩天之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主任斯金納發表了現已臭名昭著言論,即美國在準備與中國之間的「文明衝突」。美國出現這些言論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正對中國全方位施壓,貿易爭端仍然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個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八年副總統的資深政治家,拜登有機會經常與中國高層領導人會面。因此,就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而言,特朗普政府所有高官加起來都無法與拜登相比。
雖然他並未明確提到中國的諸多挑戰,但拜登還是比較肯定地認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全球沒有哪個領導人願意處理中國面臨的挑戰,而是更樂意應付美國的挑戰。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在實施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投資數以萬億美元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進亞非歐之間的互聯互通。乍一看,中國或將會成為美國的一個真正競爭對手,但事實上,無論是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中美競爭都遠沒有想像的那麼激烈。
藉助於低成本和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中國經濟在過去四十年經歷了快速發展。但傳統發展模式已不適用,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個痛苦的轉型期,正逐步轉向由消費和創新驅動的市場經濟。經濟增速放緩了,但政府創造就業崗位的努力不能放鬆,每年都需新增1300萬個就業機會,以滿足高校畢業生以及工人轉崗或企業倒閉而產生的就業需求。
在5G通訊和電子商務領域,中國確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這裡有很大的偶然因素,而並非常態。中國官員也坦承,中國高端製造業的總體水平至少落後美國30年。
更糟糕的是,就在中國剛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包括技術進步)之時,美國已迫不及待地要組織一個聯盟,與西方夥伴聯手共同全面阻擊中國。他們的行動包括減少與中國的學術交流以及禁止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涉足美國科技研究領域等。
在政治層面,習近平有能力通過反腐行動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進而成為繼毛澤東之後最具權威的中國領導人。但他面臨的難題之一就是如何讓官僚機構執行他的指示。現在有些官員口頭上高調擁護,但在執行他的命令和指示時卻大打折扣。這也就不難理解中國為何把官僚懶政列為一種新的腐敗行為加以打擊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也是自己宣傳機制的受害者。出於國內政治考慮,中國龐大的宣傳機器開足馬力,大肆宣傳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傳取消主席任期等修憲的合理性。但這反倒放大了西方國家對中國意圖的擔憂和關切。
作為一名專注於中國新聞報道近30年的老記者,我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習近平2012年底當選中國最高領導人以前,外國對中國的宣傳總是將信將疑,而現在,海外觀察人士則過於相信中國的宣傳。
特朗普可以把「瞌睡喬」的外號加在拜登頭上。但在對中國的認知和了解上,拜登是美國為數不多的傑出資深政治家之一,他對中國有清醒的、了如指掌的認識和理解,也樂意公開討論中國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