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傑:聰明才智天註定?

2019-05-23
葉俊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講師
 
AAA

天才兒童、神童、資優,這些名詞多少會讓為人父母的心動,有誰不想孩子贏在起跑線?在社會不同領域上都有令人艷羨的天才,他們的驚世才華是否與生俱來?天分這抽象的名詞跟基因又有何關係? 

iq1.jpg

不少家長會帶孩子檢查智商及進行資優鑑別測試,期望孩子是個與眾不同的聰明兒。事實上,有些孩子真的相對聰明,能在智力測驗中得分達140以上的天才級別,不過,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100分。在測試中屬於普通級別的人,又是否註定一生也只能在他人之下呢?在繼續討論之前,讓我們先看看被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arl Brigham形容為「科學史上最成功的謬論」──智力測驗。

那麼到底智商是如何量度的呢?20世紀初,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Lewis Terman發明了「史丹福比奈智力量表」(Stand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亦即是智力測驗。這個智力測驗包含語言、記憶力、空間視覺能力、認知能力等參數,經整合後得出一個平均智力。其後,他於1916年訂出一個相對分數,即是我們常說的智商,而擁有正常智力的人,其分數大約為100分。現時所採用的智力測驗有很多種,在香港較常用於6至15歲兒童的是「韋氏兒童智力量表」。

智商隨年月「增值」

智商是天生的,還是會隨着年日增加的?達爾文的表弟、優生學的創立人Francis Galton認為,聰明人是天生的,而不是經由後天的努力而成,這說法相信會令不少家長心碎!但事實又是否這樣呢?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Stephen Ceci卻認為,智力測驗的分數變化十分大,因家庭、學校、工作、生活、教養方式的改變而變化。

美國加州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心理學家Harold Jones及Nancy Bayley認為,從個人而言,智商數值是會因應不同環境及時間而改變,而不會如Lewis Terman所講智商是天生不變,以及一生維持單一數值。但若從群體的角度看,個人的智商於整個群體中的位置是相對穩定的。假如幼年時智商排行於群體的中段,到了少年時,雖然智商已經有所增加,但因為整個群體的智商也以每年0.3的幅度增加,除非有其他外在原因,如後天的培育令個人的智商比群體智商增長速度較快,否則所身處的位置依然屬於中段,鮮有突飛猛進之例。

每個人都希望後代天才橫溢、孝順有禮,但這需要花上很多時間及透過悉心的栽培方能達成。想孩子在群體中脫穎而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花時間與幼兒對話及朗讀書本、多些鼓勵及呵護、為小孩子設定較高的標準等都能有效提高幼兒的智商,而其影響力可達一生之久。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提供多項課程,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生物科技、藥劑科學、配藥學、醫療保健、化驗科學、生物醫學、食品科技及安全、應用營養學、環境保護及環境管理等,以配合社會需要和行業趨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