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傑:智力可升可降?

2019-06-24
葉俊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講師
 
AAA

IQ1.jpg

孩子的智力是天生的,還是可以靠後天培養提升?天資聰穎是否一定可以發揮出來,名成利就?不少科學研究提出,成長環境的影響力往往更為深遠。

以往的觀念認為智力是先天的、固定的,但現在的主流看法是,智力是流動的(Fluid Intelligence)。流動智力是指腦袋的結構及功能會隨學習新事物而改變,例如當我們學習一種新技能後,腦袋中的灰質體積亦會隨之增加。

雖然父母的基因及胎兒的發育過程,決定了子女的大腦皮質多寡、腦部大小及健康狀態,但出生後腦部的發育跟學習量有正面的關聯。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心理學家Stephen Ceci認為,受家庭、學校、工作、生活及教養方式影響,智力測驗的分數可以有很大的變化。

四類家庭教養模式

既然後天的成長環境如此重要,父母真要正視自己的管教模式。然而,怎樣的管教,才能有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發展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於1971年便將家庭教養模式(Parenting Style)歸納為四種,包括獨裁式(Authoritarian)、權威式(Authoritative)、縱容式(Permissive)和疏忽式(Neglectful)。歸類主要依據以下兩項因素:

1111111.PNG

華人傾向獨裁式

在不同教養模式下的孩子,其成長中及成年後的表現和能力,也有所差別,例如自我評價、獨立處事能力、自我控制、處理逆境能力、學業成績及不同的行為問題等。

香港的父母多數承襲華人家長「獨裁式」的方向,要求子女絕對服從,而疏忽了孩子的需要,關愛亦不足。「獨裁式」的家長對子女甚少有適度的稱讚、不容許子女有選擇權,亦很少為他們的要求解釋,處理情況時亦欠缺彈性等。的確,這種教養模式造就了華人孩子在學業成績上遠超其他地區的情況,但同時犧牲了孩子的獨立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對將來在職場及人際交往上都有影響。

自我管理影響學習能力

孩子總會長大,父母應在適當的時候放手,無論是學業或工作,甚至成家立室也不能事事過問。要孩子能獨當一面,自我管理(Self-control)能力是最根本的。2012年伊朗伊斯法罕大學(University of Isfahan)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Yasamin Abedini提出,自我管理能力是最能影響孩子學習進度的因素;而四種教養模式中,只有「權威式」能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權威式」的父母傾向鼓勵孩子嘗試,並因應孩子的能力給予適度的鍛鍊及加以肯定;當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愈來愈有信心,就會更主動地自我管理及處理身邊的困難。在學習上,孩子會對自己有所要求並迎難而上。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提供多項課程,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生物科技、藥劑科學、配藥學、醫療保健、化驗科學、生物醫學、食品科技及安全、應用營養學、環境保護及環境管理等,以配合社會需要和行業趨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