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雷:香港,你的明天在哪裏?
〈香港,你的明天在哪裏?〉這是我三年前的一篇文章,那時應該是「佔中運動」的後期,內地網上有很多關於香港的評論,什麼樣的觀點都有,一般把香港愈描愈黑。其實我一直有個看法,現在香港的問題,起碼部分是八九事件的延伸,但無論是北京和香港文章都不怎樣提到這個矛盾的根源,因此也很難說到問題的核心,所以我想做個嘗試。本來文章不想寫這麼長,但香港問題真是複雜,是積累30年的多種矛盾的疊加,最終出來了一篇9000字文章。
文章寫的過程我就考慮這次嘗試通過微信平台而不是傳統媒體發表,因為我的目標讀者也是以內地為主,開始時我通過朋友聯繫了一家與香港左派出版界有關系的微信平台,據說他們在內地有一定關注度。但不到一周,文章就給刪掉了。但很奇怪,大約十多天後,有人修改題目,刪掉了一下關鍵字,例如六四,習近平、許家屯等,不過保留了文章的基本意思,重新刊登在一家「港台些事」微信平台上,後來香港澳研究會,據說這是與港澳辦有點關係的組織的微信平台也轉了,文章引起一些關注,但點擊率不到4萬。
在上周三(7月17日)有香港在清華讀博士的朋友通知我,「有清華大學教育學博士生,在朋友圈轉發你的文章」,不久也有好幾個不同行業的朋友看到後也與我聯繫。看來這次香港的六月風暴,引起內地知識界更大的關注度。這次看我文章的人比較多,大約不到3天,就超過了10萬閱讀量。但今天上午朋友通知,微信上的文章再看不到了。是哪個敏感字,還是哪個領導提了意見?這真是天知道?不過往往我們就是通過文章的上上下下,來觀察中國的政策走向。
多種矛盾的疊加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香港出生,中學和之前的教育都是在香港,預科和大學在英國。80年代初畢業後回到香港工作,主要打工的經歷都是在以香港為基地的英資公司,可以說我的經歷和不少當年的香港中產家庭的兒女基本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我的父母親都是在香港的「愛國陣營」工作,也就是港人說的「左派」,父親還是黨員領導幹部,母親是團員,大哥在60年代中學畢業後回廣州上學後也成為黨員。因此我們家與內地的認識與感情就和大部分港人不太一樣。
80年代中期,我放棄了工程師的專業工作而投身了「中國貿易」隊伍。前後為英國老闆打了15年工,開始時是以出差形式,基本每一兩周都要回內地一次;1988年轉為常駐廣州協調華南地區集團業務;1994年上調北京主要負責推廣集團收購的國際工程公司在華的業務。雖然我沒有真正進入公司高層,但因為負責業務的特殊性,加上公司深厚的政治背景和那段時間發生在我家庭的錯綜複雜與政治有關的事件,使我有機會看到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政治與經濟的博弈,明白到很多政治事件不能用簡單非黑即白邏輯的來解讀。高明的政治家不單需要有高瞻遠囑判斷能力,還需要有妥協的能力,能夠審時度勢,見機行事,該堅持的堅持,需要妥協的時候就要妥協。
今天為什麼寫這個文章,不知道是不是杞人憂天,感覺到香港已經走到臨界點,社會各個階層都有怨氣也一直找不到化解的方法。積累的矛盾已經到了各方不能理性討論的地步?要上街,要「佔中」,要「以勇制暴」。為什麼今天主要不滿的人主要都是年輕人?他們有人甚至公開提出要討論「港獨」的可能性?要知道就算是80年代回歸談判的初期,香港都沒有人,包括極度親英的人,有膽量提出「港獨」的言論。
上世紀香港取得的非凡成績,不單為香港人本身,也為宗主國英國和中國提供了巨大的利益,是典型多贏的結局。1997回歸之前的幾年,更是香港取得的一個最高峰。回歸18年,應該公正說一句,北京還是盡最大努力在實現「一國兩制」的承諾。現在問題出在哪裏?是否有解決方案與路線圖?現在北京好像還不完全知道問題發生在哪裏?
已經有不少人香港人甚至內地人寫了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一些是從陰謀論來分析特別是國外勢力在搞局,一些是從香港或中國的觀點來分析「中港矛盾」的形成,一些是從社會特別是從年輕人產生的怨氣來分析特區政府與北京政策失誤的地方,特別是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的問題。很多文章已經提到,香港出現的不單是政治問題,還有深刻的經濟問題。
我嘗試用五個維度來理解問題的緣由,它們是「中港矛盾」,「中國崛起」,「逢中必反的香港年輕人」,「港人希望維護的的核心價值」和「香港問題的癥結是政制」。
文章原刊於《灼見名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