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敦敬:必須扭轉土地供應的壟斷局面
自從中央出面支持港府及香港警察執法之後,香港算是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很有信心香港的局面會漸趨穩定。
下一步,我認為香港人應掌握時機,放下怨氣,追求重新團結起來,更重要是解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改善房屋供應是重中之重,解決房屋問題,可解決了大部份的問題根源。
在衣、食、住、行中,其中三項香港也勝過倫敦和紐約,唯獨住!即樓價卻令人感到高不可攀了,於是「無地」就成為了主要的社會矛盾!
其實,新舊兩代有共同的目標,就是為年輕人爭取造地!
為了下一代,其實人人也知道有足夠土地興建物業,年輕人才有足夠的資源去建立家庭和事業。
也其實,貧富之間也有共同的利益,就是大家也想擁有更多資產!有了足夠的土地產生了足夠的單位供應,年輕人便可以上到車,有資產者也可以繼續買入單位作長遠投資。
無足夠房屋供應,年輕人容易感到前路迷惘,及社會欠缺公允!也容易被挑撥!
卻偏偏回歸後二十多年來,自前特首董建華取消「八萬五」之後,各任特首也無足夠土地去製造房屋供應,也正正是反映了政府在這段時間平衡不到香港的各大既得利益者。
尤其是近年,反對造地的理由多不勝數,但是減少供應,當中誰人得益最大?最起碼最大損失都是普羅大眾,尤其是下一代。
萬惡皆因反造地者!
中國人有句說話叫做「以患為利」,現在仍是香港最水深火熱的時候,但亦可以說是二十多年來最有機會解決土地供應的時候,因為每次危難時往往是中央最支持香港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特首林鄭月娥和香港人(包括和理非的示威者)也團結一致,一起追求大量增加土地,我深信中央一定支持,我認為應重推「八萬五」!前特首董建華這政策是正確的,何況「八萬五」政策可以優化,將「建屋八萬五」改為「開發能建八萬五單位的熟地」,已經是可以將其有機會出現的副作用減到最低,而效益增加到最大,另外,特首需要支持去更果斷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再加上,應採用高環保的發展方式去開發3-5%的郊野土地,環保是管理問題,現在香港的環境保護是充滿宗教色彩的發展道德禁令,是錯誤的環保概念,如果政府想表示誠意,可以更徹底地放棄整個粉嶺高爾夫球場,以表態任何土地方案都採用,樓價高是因為「各種反造地原因下製造成的壟斷」,只要給予一個嚴正施政的訊息出來,變相有關土地壟斷的局面就會被打破,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小投資者止賺放盤,發展商亦不會囤積居奇了,我深信樓市可以在兩、三個月內大量增加供應,樓價上升有了合適制約,這樣才可以在新一輪環球量化貨幣的資產增值潮前,令最多人得到上車置業的機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