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昊天:反思基督教團體在近期的政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上)
從四月份提出逃犯條例修訂以來,暴力行為與日俱增。有人批評政府暴政、警察濫用武力;亦有人批評示威者連串的暴力衝擊影響社會秩序與經濟。姑勿論誰對誰錯,在今天回看整個抗爭過程,不難發現基督教徒與團體的參與跟運動的推展密不可分。
當然,以法治為核心的香港,所有人包括宗教團體也有遊行集會的自由,而似乎他們亦沒有直接鼓吹違法行為。可是,從六月到八月中旬,示威的激進行為明確已經超越了法治與人權的範疇,以破壞手段作為政權或管治權的鬥爭,而宗教團體只選擇性指責,雙重道德標準。種種行為反映當宗教參入政治時,它對於社會穩定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一方面能夠發揮在社會建設上(辦學和提供福利服務),另一方面卻可嚴重負面影響社會穩定,似乎是借宗教之名和行政勾當,而今天香港就是一個例子。
但是筆者一位在大海彼岸的基督徒朋友卻解說,現在的暴力行為絕不是基督教徒應該參與或表現的。筆者將朋友的剖白歸納為六點,但礙於版面的限制,本文只包括其中2點,餘下的4點另稿提供。
不要把「自由民主」變成「偶像」
好些基督教團體力挺示威者的依據是建立於自由和民主乃不可踐踏的普世價值。在現代社會裏和平示威、理性表達政治訴求與警方依法維持秩序應該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在政治訴求升級為暴力事件後,基督徒是否還應基於政治傾向而堅持力挺其中一方?特別在高舉「自由民主」的時候,會否潛意識地把「自由民主」當成心目中的「救主」或者「偶像」?可以救贖、可以祝福一個國家社會的是基督還是民主自由的政治體制?事實上聖經裡從來沒有提及民主,它強調的自由乃是因著認識耶穌而脫離罪的轄制的自由,在神的國度裡是不需要民主的,耶穌做王直到永遠,信徒們要做的只是順服和跟從。當然這不是要貶低民主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在世俗中不少事情都有其存在價值,例如物質保障、工作或婚姻,甚或乎政治穩定和民主,只是當把這些事物的重要性誇大到可取代基督在信徒心中的位置時,基督在其心中的位置或許就在不自覺中被這些「偶像」侵佔了,捨本逐末地似乎就只有這些「偶像」才能帶來保障和平安喜樂,其實這些謊言皆是撒旦常用的伎倆。
宗教逼迫是必然的
部分反對政府的基督徒可能從支持和關注大陸家庭教會繼而擔心香港的宗教自由也會受到影響。姑且不評論國內的宗教政策,清楚的一點是世俗對教會的逼迫是必然的。啟示錄中耶穌讚揚那些在逼迫中忍耐到底的教會,卻嚴厲責備那些在順境當中離棄了愛心或真道的教會。當然,沒有人會喜歡逼迫,但是逼迫也不該導致恐懼。無論是否有宗教自由,信徒都知道耶穌才是真正掌權的,而教會的發展一直與逼迫和艱難密不可分。今天,基督教的興旺和快速增長往往發生在宗教不那麼自由甚至受逼迫的國家,而不是在有令人羨慕的宗教自由的地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